导读: Introduction·Part 1 The Fall of China (1931.9.18~1932.12)·第一章“9月18日事变”前的国内外形势·第一节一战后的国际格局·第二节日本军国主义和其侵略中国的战略·“9月18日事变”前第三节中国·第二章 中国抗日战争,中国抗日战争胜利纪念日 绪论 ·第一编 东北沦陷(1931.9.18~1932.12) ·第一章 “九·一八”事变前的国内外形势 ·第一节 第一次世界大战后的国际格局 ·第二节 日本的军国主义及其侵华战略 ·第三节 “九·一八”事变前的中国 ·第二章 日本发动“九·一八”事变,侵占中国东北及其国际反响 ·第一节 日本发动“九·一八”事变 ·第二节 国民党政府的不抵抗政策与东北沦陷 ·第三节 日本炮制伪满洲国 ·第四节 日军侵占中国东北后的国际反响 ·第三章 中国军民的抗日斗争 ·第一节 中国共产党号召和领导抗日 ·第二节 东北军民的抗日斗争 ·第三节 全国各界人民的抗日救亡运动 ·第四章 “一·二八”淞沪杭战 ·第一节 日本制造“一·二八”事变,中国第19路军奋起抗战 ·第二节 国民党政府的对日妥协政策和上海停战协定的签订 ·第一编 小结 ·第二编 救亡高潮(1933.1~1937.7.6) ·第五章 日本扩大侵略,中国军民进行长城、察哈尔抗战 ·第一节 日本侵华的新步骤及中国国民党政府的内外政策 ·第二节 榆关战斗与热河弃守 ·第三节 长城抗战及其失败 ·第四节 丧权辱国的塘沽协定 ·第五节 察哈尔抗战和福建事变 ·第六章 日本加紧蚕食华北、内蒙,中华民族危机加深 ·第一节 日本策动华北自治和内蒙独立 ·第二节 日本对华北主权的逐步攫取 ·第三节 日本对华北的经济掠夺 ·第七章 救亡运动高涨,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初步形成 ·第一节 中国共产党倡导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 ·第二节 中国工农红军由国内革命战争向抗日民族解放战争的历史转变 ·第三节 抗日救亡运动的新高涨 ·第四节 国民党内部的分化 ·第五节 西安事变 ·第六节 国共两党合作抗日局面的初步形成 ·第八章 日本对东北的殖民统治与东北抗日游击战争的发展 ·第一节 日本在中国东北的殖民统治 ·第二节 东北人民革命军的建立和抗日游击战争的发展 ·第三节 东北抗日联军组成,抗日游击战争进入高潮 ·第九章 国共两党进行全国抗战的准备 ·第一节 中国共产党为实现全国抗战而奋斗 ·第二节 国民党政府的抗战准备 ·第十章 日本法西斯发动全面侵华战争的准备 ·第一节 日本法西斯体制的确立 ·第二节 摆脱裁军会议的约束及日德的勾结 ·第三节 制订全面侵华战争计划 ·第四节 扩充军备,加强部署,频繁演练 ·第二编 小结 ·后记 ·第三编 举国奋战(1937.7—1938.10) ·第十一章 日本发动全面侵华战争,中国实行全国性抗战 ·第一节 日本全面侵华时的形势与日中实力对比 ·第二节 “七·七”事变爆发,中日全面战争开始 ·第三节 “八·一三”事变,中国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正式形成 ·第四节 日军大举进攻华北,中国军队沿铁路线防御 ·第五节 八路军开赴华北抗日前线,平型关大捷 ·第六节 国际社会对中国初期抗战的不同态度 ·第十二章 中国抗战的指导路线和战略方针 ·第一节 中国共产党提出的抗战路线和战略方针 ·第二节 中国国民党提出的抗战路线和战略方针 ·第十三章 保卫忻口、太原作战及华北敌后战场的开辟 ·第一节 保卫忻口、太原作战 ·第二节 八路军广泛开展独立自主的山地游击战,创建敌后抗日根据地 ·第三节 中国共产党领导华北地方抗日武装开展游击战争 ·第四节 华北抗日游击战争的蓬勃发展 ·第十四章 淞沪、徐州会战和华中敌后战场的开辟 ·第一节 淞沪会战及南京保卫战 ·第二节 徐州会战 ·第三节 新四军开辟华中敌后战场,创建抗日根据地 ·第十五章 武汉保卫战及广州作战 ·第一节 武汉保卫战 ·第二节 广州作战 ·第十六章 陕甘宁边区的建设和巩固 ·第一节 陕甘宁边区的政治、经济和文化教育建设 ·第二节 陕甘宁边区的军事建设 ·第三节 陕甘宁边区军民坚持持久抗战,保卫和巩固边区的斗争 ·第四节 陕甘宁边区的地位和作用 ·第十七章 东北抗日联军坚持抗日游击战争 ·第一节 “七·七”事变后,日本把中国东北变成扩大侵略的兵站基地 ·第二节 东北抗日联军积极配合全国抗战 ·第三节 东北抗日联军坚持艰苦的游击战争 ·第十八章 全国人民的抗日救亡运动和世界人民对中国抗战的支援 ·第一节 国内各阶级阶层和社会团体的抗日救亡斗争 ·第二节 少数民族和台湾港澳地区人民的抗日斗争 ·第三节 海外华侨对祖国抗战的支援 ·第四节 世界人民和各国政府对中国抗战的支援 ·第十九章 中国抗战的政治、经济文化建设和改革 ·第一节 敌后抗日根据地的政治、经济和文化教育建设 ·第二节 国民政府对政治、经济、文化的改革 ·第三节 战区工厂、学校内迁 ·第三编 小结 ·第四编 转入相持(1938.11~1940.12) ·第二十章 中国抗战相持阶段的到来 ·第一节 相持阶段到来前后的国际环境 ·第二节 日本侵华方针的变化 ·第三节 中共中央六届六中全会制定抗战新阶段的战略任务 ·第四节 国民政府调整军事政治策略 ·第二十一章 巩固华北和发展华中敌后抗日根据地,开辟华南敌后抗日战场 ·第一节 巩固华北敌后抗日根据地 ·第二节 新四军东进北上,开辟新区 ·第三节 华南地区抗日游击战争的开展 ·第二十二章 正面战场抗击日军的有限攻势 ·第一节 1939年武汉外围地区的三次会战 ·第二节 抗击日军封锁中国大陆的作战 ·第三节 1939年冬季攻势和枣宜会战 ·第二十三章 日本实行“以华制华”和“以战养战”的殖民政策 ·第一节 日本的“以华制华”和“以战养战”方针 ·第二节 汪精卫叛国投敌及伪中央政权的建立 ·第三节 日本的殖民经济掠夺与殖民文化 ·第二十四章 克服投降分裂危险,坚持团结抗战 ·第一节 日本对国民党的诱降新攻势 ·第二节 中国共产党开展反磨擦、反投降和反分裂的斗争 ·第三节 打退国民党顽固派第一次反共高潮 ·第四节 打退国民党顽固派第二次反共高潮 ·第二十五章 百团大战 ·第一节 战前国内外形势 ·第二节 战役部署和经过 ·第三节 百团大战的影响 ·第四编 小结 ·第五编 渡过难关(1941.1~1943.6) ·第二十六章 日本的南进北进战略与国际反法西斯统一战线的发展 ·第一节 日本的南进、北进战略 ·第二节 太平洋战争的爆发与中国战区的成立 ·第三节 太平洋战争爆发后日本侵华新政策 ·第二十七章 敌后抗日根据地军民的艰苦抗战 ·第一节 敌后抗日根据地困难时期的形势和任务 ·第二节 华北敌后抗日根据地军民反“扫荡” 反“治安强化运动”…… ·第三节 华中敌后抗日根据地军民反“扫荡”、反“清乡”、反“清剿”斗争 ·第四节 华南敌后抗日根据地军民反“扫荡”、反“蚕食”斗争 ·第二十八章 敌后抗日根据地军民战胜严重困难的斗争 ·第一节 实行减租减息及开展大生产运动 ·第二节 巩固“三三制”民主政权,执行“精兵简政”政策 ·第三节 开展整风运动及加强共产党的一元化领导 ·第四节 发展反法西斯统一战线及日本人反战运动 ·第二十九章 正面战场的防御作战和困难阶段国统区的政治、经济和文化 ·第一节 武汉周围地区的防御作战 ·第二节 晋南、浙赣方面的防御作战 ·第三节 国民党军敌后游击战的衰败 ·第四节 困难阶段国统区的政治、经济和文化 ·第三十章 中国远征军入缅援英作战 ·第一节 日军进攻缅甸的战略计划和中英军事同盟的成立 ·第二节 中国远征军入缅援英作战经过 ·第三节 中国远征军入缅援英作战的影响及失败的原因和经验教训 ·第三十一章 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转折与中国战场的变化 ·第一节 欧洲、北非及太平洋战场先后转入反攻 ·第二节 中国敌后抗日根据地军民渡过困难,开始进入恢复和再发展的新阶段 ·第三节 正面战场陆空作战的变化 ·第五编 小结 ·第六编 走向胜利(1943.7~1945.9) ·第三十二章 日本法西斯内外交困 ·第一节 对日本不利的国际环境 ·第二节 日本对华新政策的破产和“绝对国防圈”的崩溃 ·第三节 危机四伏的日本国内形势 ·第三十三章 敌后战场的局部反攻 ·第一节 局部地区的攻势作战 ·第二节 局部反攻的展开 ·第三节 向河南、湘粤边、苏浙皖边敌后进军 ·第四节 发动“扩大解放区”的新攻势 ·第五节 加强全面反攻的准备 ·第六节 解放区经济的发展和文化的繁荣 ·第三十四章 中国驻印军和中国远征军缅北、滇西反攻 ·第一节 盟国反攻缅甸的决策 ·第二节 中国军队反攻缅甸的准备 ·第三节 缅北、滇西反攻作战及其胜利的影响 ·第三十五章 1943年至抗战结束前的正面战场 ·第一节 击退日军对常德地区的进攻 ·第二节 豫湘桂作战 ·第三节 国民党统治区政治、经济、文化危机加深 ·第四节 豫西鄂北、湘西作战 ·第五节 日军实行战略收缩,中国军队收复广西 ·第三十六章 中国人民反对国民党专政,争取困结抗战、民主建国的斗争 ·第一节 中国共产党为改善国共关系,争取团结抗战、民主建国的努力 ·第二节 中国共产党“七大”和国民党“六大”的召开 ·第三节 中美关系的演变 ·第三十七章 实行全面反攻,夺取抗战最后胜利 ·第一节 日本法西斯面临最后崩溃 ·第二节 苏美盟军加强对日进攻 ·第三节 中国敌后战场举行全面反攻 ·第四节 日本投降 ·第六编 小结 ·结束语 ·后记 ·大事记 总结:以上内容就是对于中国抗日战争,中国抗日战争胜利纪念日的详细介绍,文章内容部分转载自互联网,希望对您了解中国抗日战争有帮助和参考的价值。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