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实时热点

大得离奇打一字,大得离奇打一字谜语

发布时间:2022-04-04 19:38:25

导读: 严晓星十二、龙头村、棕皮营呈贡在昆明之南,龙泉镇今属盘龙区,在昆明北郊。我们从南到北,按导航到龙泉镇棕皮营,已下午四点多钟。八十年前,龙泉镇下辖龙头村、棕皮营、司家营、瓦窑村等二十多个村庄,因为镇公所在龙头村,所以当地人多以龙头村代指龙泉镇

大得离奇打一字,大得离奇打一字谜语<body>

严晓星

十二、龙头村、棕皮营

呈贡在昆明之南,龙泉镇今属盘龙区,在昆明北郊。我们从南到北,按导航到龙泉镇棕皮营,已下午四点多钟。

八十年前,龙泉镇下辖龙头村、棕皮营、司家营、瓦窑村等二十多个村庄,因为镇公所在龙头村,所以当地人多以龙头村代指龙泉镇。这给许多研究者造成了困扰,其实不过是因为龙头村有广、狭二义罢了。若说“龙头村的棕皮营”,用的就是广义,意思是“龙泉镇的棕皮营”;住在棕皮营的人若说自己住在龙头村,也还是广义。

1940年11月12日查阜西一家迁居龙泉镇,是因为10月下旬欧亚航空公司疏散到昆明北郊,总公司在棕皮营村头的响应寺办公。查阜西最初住在镇上,对面就是镇公所。镇公所里,住着一对犹太老夫妻,先生立契森,是中德合资的欧亚航空公司原先的德方代表。上一年,因为德国承认南京伪国民政府,中国政府冻结了公司的德方股份,遣返绝大部分德籍工作人员。但德国在杀犹太人,立契森夫妇有家不能回,只好留在中国,艰难度日。次年1月,查家搬去了棕皮营,冯友兰一家入住进来,但查阜西有时候还是会来看望立契森。

在欧亚航空公司之前,响应寺是历史语言研究所的办公场所和西文图书室(研究部门分布在龙头村、棕皮营村、瓦窑村、宝台山上等地),北大文科研究所也迁到这里。响应寺背后,跨院即为新建的史语所食堂和招待所。棕皮营一带窑业发达,尤以出产锅碗瓢盆著称。先前,棕皮营村村长赵崇义挑了一些陶制品去昆明城里出售,认识了史语所的石璋如,两人攀谈起来,因此相识。后来石璋如到龙泉镇调查手工业情况,与赵崇义再次见面。各机构开始从昆明疏散出来时,石璋如便向傅斯年建议去龙泉镇。为此,两人特地先来考察了一番,这才搬迁过来,时在1938年9月。

大得离奇打一字,大得离奇打一字谜语

石璋如拍的响应寺

当时,石璋如给响应寺拍过照片,后来收入他的《龙头一年:抗战期间昆明北郊的农村》一书。照片上的响应寺,在大树之下、河湾之滨,宁静极了,世外桃源一般。让我想起了查克承的回忆:“棕皮营真是美……那个自然景色,堪称人间少有。父亲经常在金汁河堤岸上散步,往南看是四季常青的农田,往上仰视小山上的苍松翠柏,他怎么可能舍弃那大自然的美丽风光而去过城市生活呢?”

十三、响应寺今貌

停好车,跟着陈立言先生走。他已有好几年不曾来这里,边走边感慨又变了不少,一边回忆二十多年前刚刚来这里寻访西南联大教师故居的情景。了了呢,她小时候住在设于此处的云南人民广播电台一分台里,这一片都曾是她玩耍游戏之地,哪里想过这里曾有这般辉煌的过去,时不时会惊呼起来。我们走过一个宽约四米、长约八九米的小桥,三三两两的村民坐在边沿上闲聊。了了指着桥下:“这就是金汁河啊!我小时候经常在这里玩!”查克承先生告诉过我,金汁河河床高于盘龙江,农田需要灌溉时,才开闸放水,是龙头村一带的母亲河。此时河中无水,河底尽是杂草,绿得生机蓬勃。

大得离奇打一字,大得离奇打一字谜语

《往事分明在,琴笛高楼》,中华书局2021年5月版

桥的斜前方是热闹的菜市场,若再往前(南方),就是龙头村。《往事分明在,琴笛高楼》第52页用过一张龙泉镇入口的历史照片,是从对面的方向往这边走。我们向左拐(东南方),才二十几步,便身处一棵大树之下。有人摆了一桌牌,鏖战方酣,三五人围观,好不悠闲!陈老说:“西南联大的老师们经常在这棵树下喝茶、聊天、听琴!”

大得离奇打一字,大得离奇打一字谜语

“西南联大的老师们经常在这棵树下喝茶、聊天、听琴!”

这句话,一下子就把我们带入了历史情境,不由得都放慢了脚步,仔细打量起来。树是云南常见的滇朴,唯树干粗大,满身树瘤,高十多米,枝叶繁茂,左河右路,尽掩荫下。不知不觉就走过去,再回头看看它,又听背后陈老说:“这里就是响应寺了,史语所、北大文科研究所就设在这里。”身在历史情境中,当真半点放松不得,赶紧转身。但三米开外的路对面,分明是再普通也不过的城郊常见建筑,果然陈老补了一句:“现在是棕皮营的村委会。”

大得离奇打一字,大得离奇打一字谜语

曾经容纳过史语所、北大文科研究所的响应寺故址上,如今是棕皮营村委会

嗯,的确是个村委会的形象。大门约四米宽,铁门敞开着,两边的柱子上贴着“诚信”“友善”“自由”“平等”等字,其他的字被各种海报、告示盖住,上面斜插国旗各一面,更拉起红色横幅,两行黄字是:“已接种第一针新冠疫苗满21天的居民,本周六、周日不去接种第二针疫苗的,下周一不得进村,进小区。”门左是黑板报,贴着花花绿绿的防疫提示。里面院子约百平,停着一辆汽车。楼呈U字型,两层,下层墙面贴淡黄色瓷砖,上层墙体好像用的是简易材料。

进去看看吗?陈老犹豫了一下,算了。我们都默然不语,缓缓走过这曾经的中国学术圣地。

十四、古梅书屋

沿着响应寺故址的外墙,向南走二三十米,小路分成三叉。向右(西方),是村委会的背墙;向左(东方),是居民区;向前,当然也是居民区,左边这栋楼当着路口,是赵崇义之子赵林的家,右边两栋楼,左右之间的路上,有一口小小的水井。水井早就不用了,没有井盖,用一块木板掩着,再用砖压住。

大得离奇打一字,大得离奇打一字谜语

这一口小小的水井,是确定傅斯年、查阜西故居的标志

陈老叫起来:“就是这口井!”手指右侧,“这里就是傅斯年和查阜西的家的位置!”

棕皮营村很小,查阜西来时,也才三十六家农户,租住的是响应寺后村长赵崇义的新宅、棕皮营36号——所谓新宅,是因为房子刚刚归赵崇义所有,而原主人,就是史语所所长傅斯年。

响应寺后面的地,属赵城顺、赵崇义兄弟家。史语所食堂、招待所,占用了赵城顺的地;食堂、招待所后面的傅斯年家,占用了赵崇义的地。食堂与响应寺、傅斯年家和食堂,都隔着过道。前一个过道,大约就是路口向右的小路;食堂差不多在右侧靠外那栋楼的位置,傅斯年家的主屋差不多在右侧靠内那栋楼的位置,只不过现在这两栋楼间距仅一米,往日的过道万不至如此窄小。

傅斯年家的设计者是梁思成、林徽因夫妇。两排平房,有围墙,有门出入。前一排(靠近吴姓人家的)高大些,四间平房,主人住,后一排矮小些,三间,是厨房、保姆房和杂物房,另附一间厕所。前后排之间有个院子,院内有古梅两株,一前一后,相距约三米,都是下半部分虬干盘旋,上半部分矫矫其姿,高过屋檐。这里刚开始建时,到了竖柱上梁的阶段,石璋如让赵崇义站在柱前,拍了张照片。看角度,是从里往外拍的。

大得离奇打一字,大得离奇打一字谜语

到了竖柱上梁的阶段,石璋如让赵崇义站在柱前,拍了张照片(赵林保存)

史语所疏散到这里,是权宜之计。地得借用老乡的,房子得自己出资建,但一旦迁走,房子又没法搬迁。在当时,他们用的方法是“借地盖屋”,也就是老乡把自己的地借给他们盖房子,不收租金,一旦迁走,土地上所建的房子就归土地所有人所有。1941年底,史语所迁往四川李庄。按照协议,傅斯年将房子转交赵崇义。

后来,赵林给我看了一份家藏八十年的傅斯年亲笔文书,写在一张甲骨图案的笺纸之上:

本人于去年夏借昆明县棕皮营村赵崇义君祖业基地建房,大小七间,外厕所一间,前后门各一。当时言明,迁走时将所建房赠送地主。兹决他迁,特将上列各房赠与地主赵崇义永远为业。

傅斯年(“傅斯年印”白文方印)

民国二十九年十二月一日

查阜西租住的,就是这所一个月前傅斯年刚刚交付的房子。傅斯年还留了一些物品,可供新主人日常使用。

查阜西最爱梅花。那只住了半年、都来不及告别的苏州新居,叫“后梅隐庐”,如今流徙西南,竟然又与两株妙不可言的古梅朝夕相对。此间三公里开外的黑龙潭,以“唐梅宋柏明茶”而著称,他去看过,觉得所谓唐梅也不过如此,自家的这两株古梅不见得比它差。有一回郑天挺在他家吃完午饭,去游黑龙潭,看过三绝,谓之“妄言耳”,大约是“英雄所见略同”。

他把自己的新家,唤作“古梅书屋”。

十五、古梅书屋来客

1941年1月搬到棕皮营,5月查阜西就从欧亚航空公司辞了职。在年底出任滇缅铁路督办公署专员(次年十月又任滇缅公路工程局材料副处长)之前,他过了大半年游览与经商——也可说是失业——的日子。这大半年里,大姐查庆云在8月回了修水老家,两个女儿都被送去路南县的联中读书,只有查克承在龙头村的镇中心小学念书(五年级时又转学去在岗头村的南菁学校)。夫妻俩带一个孩子,住四间主屋,实在有点浪费。查阜西就招来了认识不久的西南联大副教授陈梦家夫妇住另一间。陈夫人赵萝蕤出身于基督教家庭,父亲赵紫宸不仅是学者,也是音乐家,钢琴是她从小熟习的。但这里没有钢琴,却有古琴和大琴家。赵萝蕤很自然地跟查阜西学起了古琴。

大琴家还有另一位,那就是与查阜西“焦不离孟、孟不离焦”的彭祉卿。最先,一位弹琴老友当了县长,彭祉卿跟去做幕僚,可没多久就来找查阜西,愤愤地说:“他是个贪官!”他狷介率性,看得上的人少,和查阜西相处十多年,倒还是那么密切。

这年秋天,古梅书屋还迎来了另一位客人,查阜西“昆曲同门”罗常培的好友老舍。9月初到10月上旬,老舍在棕皮营后面的宝台山上,一边陪着罗常培养病,一边写剧本。中秋节(10月5日)前的一天,北平研究院历史研究所所长徐炳昶建议,中秋夜能不能带上乐器,泛舟滇池。这最终没办成,一个原因就是“找不到会玩乐器的朋友”,大概中秋节前老舍还不认识查阜西(徐炳昶认识),或者那天查阜西没空。罗常培《老舍在云南》又说:“三月不知肉味的素菜,臣心如水的清汤,真怪难为他下咽的。幸而住在乡下的几家朋友轮流‘布施’他,像芝生,阜西,了一,萝蕤,梦家,都曾经给这位‘游脚僧’设过斋……”五人名单里,古梅书屋就占了三席。他们相识,应也不出这些日子。

老舍的《滇行短记》写到了古梅书屋:

在龙泉村,听到了古琴。相当大的一个院子,平房五六间。顺着墙,丛丛绿竹。竹前,老梅两株,瘦硬的枝子伸到窗前。巨杏一株,阴遮半院。绿阴下,一案数椅,彭先生弹琴,查先生吹箫;然后,查先生独奏大琴。(引注:这里的“大”字,显是“古”字的误识。“古”字略草,下不封口,极似“大”。另,并没有“龙泉村”,只有龙泉镇、龙头村。)

在这里,大家几乎忘了一切人世上的烦恼!

这小村多么污浊呀,路多年没有修过,马粪也数月没有扫除过,可是在这有琴音梅影的院子里,大家的心里却发出了香味。

查阜西先生精于古乐。虽然他与我是新识,却一见如故,他的音乐好,为人也好。他有时候也作点诗——即使不作诗,我也要称他为诗人呵!

与他同院住的是陈梦家先生夫妇,梦家现在正研究甲骨文。他的夫人,会几种外国语言,也长于音乐,正和查先生学习古琴。

他们一见如故。查阜西陪他去大观楼看滇池,10月下旬到11月初陪他去大理游玩与讲学的经过,俱详见于《滇行短记》。11月10日,老舍飞回重庆。

也就是这次大理之行,查阜西在喜洲镇认识了一位江西老乡、华中大学国文系教授游国恩。1942年秋,游国恩来西南联大执教。居所难觅,一再搬迁,第二次搬到了棕皮营,恰与查阜西为邻。正好之前陈梦家、赵萝蕤夫妇搬去了村内的李荫村家,查阜西看到游国恩饱受房子漏雨之苦,遂招之入住,给他一大一小两间房。游国恩写有《移居龙头村》《听修水查阜西鼓琴赠之以诗》,从“有竹不受暑”,可知入住时是1943年夏天——不过昆明的夏天,不大像夏天。

龙泉镇里,查阜西成了大家的朋友。来过古梅书屋的,至少有罗常培、郑天挺、朱自清、浦江清、汤用彤这么几位。不过,查阜西引以为傲的那两株古梅,在1960年左右被伐去。赵林带我来到两排房子之间的狭长空地,就是老舍笔下“相当大的一个院子”的位置,指着过道的两边说:“就在这里。”

大得离奇打一字,大得离奇打一字谜语

石璋如在傅斯年家拍的一张照片,镜头中人有傅斯年夫妇、郑天挺、吴晗等人,检郑氏日记,当是1939年10月21日

古梅留下的唯一影像,见于石璋如在傅斯年家拍的一张照片,镜头中人有傅斯年夫妇、郑天挺、吴晗等人。检郑氏日记,当是1939年10月21日:“下山先至响应寺收拾行李毕,更至孟真家午饭,食包子、烫面饺,绝美。子水、元胎、辰伯亦自城内来,济济一堂。饭后摄影数帧。”清秋佳日,古梅是枝繁叶茂的样子。

十六、杂记赵家

赵崇义1969年去世时,五十九岁。赵林1946年出生,往前,没赶上傅斯年查阜西们,往后,解放了,运动多起来了,父亲也不会说太多往事给这个少年听。但随着前来寻访的人渐渐多起来,他也在不断回顾和印证家庭的记忆。

陈老打赵林电话,正好在家,下楼开门。

之前,我听查克承说起过他和他的父亲。赵崇义在农村,属于有知识的人,家里有许多旧小说。查克承小时候,在他家不仅借阅了《杨家将》《薛仁贵征东》《薛丁山征西》,还有《福尔摩斯探案》《义盗亚森罗平》这些外国小说。有次将近吃饭的时间,查阜西从外面回来,正好遇到赵崇义。云南的农民很淳朴,热情好客,他们有个习惯,见了面喜欢问“你请过饭没有”,就是吃了饭没有。那天赵崇义就这么问了他一句,查阜西说我这就回家吃。赵崇义说:“到我家请饭吧。”查阜西心血来潮,说:“好!”几步跑回家,拿了一种用玉米酿制的云南烧酒“升酒”(好一点的叫“重升酒”,度数高一点,还可以泡一些中药材),真的去赵家吃饭了。赵村长接待他,也很普通,并不是什么好酒好菜。就是这样一种自然而朴实的交往。

大得离奇打一字,大得离奇打一字谜语

棕皮营村村长赵崇义,石璋如摄

查克承第一次回昆明访旧,并没找到赵家的后人。2002年赵林去福州出差,顺便联系拜访。查克承送了他一本几年前出版的《查阜西琴学文萃》,说:“你比任何人都应该得到这本书。”这句话让他回味至今。查克承当然不是说,没有赵家,父亲就写不出这些文章,而是感念在战火纷飞的年代,赵崇义给了他们一个美好的容身之所。这持续了两代人,跨度七十年的情谊,即使在房东与房客之间,依然动人。

所以,在与赵林握手时,我大大方方地代表查家向他问好,并不顾虑自己不是查家人。重走查阜西之路,也是从前与查克承说过的心愿。

大得离奇打一字,大得离奇打一字谜语

2002年,赵林在查克承家。查克承说:“你比任何人都应该得到这本书。”这句话让他回味至今。

陈老问,陈惠英还在吗?赵林说在。我们都松了口气,一起去找。从路口向东走五十米许就是她家,门大开着,村民谢文林(后来得知他是入缅作战的中国远征军之后)上楼接了她下来。一看,好精神的老太太!

老太太1930年生,比查克承还大两岁,是查克承小时候的玩伴。她母亲先后为傅斯年、查阜西两家挑水,有时候她闹着玩,也挑水。水井就是刚才引发陈老惊呼的那个。陈老采访从前老太太,得知了这一情况,告诉了赵林,赵林赶紧把早已废弃不用、差点儿就填平的水井保护了起来,算是为历史留下了一点痕迹。

在老太太家门口,赵林和老太太感慨:“棕皮营知道傅斯年查阜西他们的,就只有我们俩啰!”

大得离奇打一字,大得离奇打一字谜语

陈惠英老太太与陈立言先生(刘济源摄)

两天后,马君毅载我来接赵林去参加新书分享会,他给我看了从前在查克承家的照片。十年前,我在查克承家住过几天,熟悉的场景勾起了许多回忆。他又拿出一张老照片,赵崇义站在妻子李惠英和大女儿赵巧珍之间,他说:“这是查阜西给他们拍的。”

大得离奇打一字,大得离奇打一字谜语

查阜西为赵崇义一家拍的照片(赵林保存)

十七、梁思成、林徽因故居

高德地图上,棕皮营的名人故居只标出了一处,那便是梁思成、林徽因故居。梁思成、林徽因在棕皮营住的时间并不长,但如今的村民们可以不知道傅斯年、查阜西,不会不知道他们。查阜西在文章中,写过与梁、林的交往,但不多。梁、林离去时,房子给金岳霖住;金岳霖离去后,入住的是从查阜西家搬出来的陈梦家、赵萝蕤夫妇,其时约在1943年初。房子的主人李荫村,上世纪五十年代被划为棕皮营唯一的地主,1960年去世。

顺着陈惠英老太太门前的路,向前走个二三十米,右拐,是一片空地,停着许多汽车,小朋友们在这里打羽毛球。空地右边,是一排不高的红砖围墙,了了、刘济源、丁杰他们三位,已经趴在墙头往里看,满脸兴奋。这便是梁、林故居了。院子的门锁着,悬一牌,写着“私人产业,谢绝参观”,只好同登围墙,伸头探望——据说原来只是土墙,院门也不开在这里。院内是平房两排,坐东向西(墙上《梁思成林徽因故居简介》写“坐西向东”不确,当以正房所对方向为准)。其中正房三间,主人所居,南侧并排有一间略矮的偏屋,就是金岳霖“逐林而居”之所了;后面是两间附属用房。土木结构,白色墙面,重新粉刷过,两面坡屋顶,瓦都很新,说是青瓦,但灰褐相间,深浅不一,倒也清新可喜。围墙之外的三面,环绕着三四层的居民新楼,小院子好像是“遗世独立”的所在。那对少年的我产生巨大影响的梁、林、金故事,就发生在这里。

大得离奇打一字,大得离奇打一字谜语

梁思成、林徽因故居好像是“遗世独立”的所在(来自网络)

镶嵌在墙上的介绍说,这是梁、林夫妇一生为自己建的唯一一处居所,但我想意义还不限于此。看过一张维修前的照片,房子虽然破旧,但能发现原貌未遭破坏。在这个不大的棕皮营村里,中国的顶尖文化人物散居各处,虽说村内格局基本未变——路还是路,住宅还是住宅,但几乎全部经过了不止一次的拆除重建(查阜西故居在六十年代改建为红砖房,十三年前加高重建为楼房),唯一基本保持初貌的,只有这梁、林故居了。六十年代前期,房子一度返还李家,“文革”开始后,这里曾作为宝云大队的办公室和合作医疗室使用了很长时间,直到后来落实政策才将产权返还李荫村的女儿。只是当时李荫村的女儿一家都在外面工作和生活,没人留在棕皮营,这就解释了门口“私人产业”的提示。2003年,这所房子被列为昆明市市级文保单位,从此处于政府的监管之下。目前,盘龙区文化局委托了一家文化公司保管这里的钥匙,平时不对外开放。

八十年前,棕皮营和它的周边地区,一下子来了许许多多穿西装戴礼帽的怪人,做着奇奇怪怪的事情,没几年又全部消失了。这对当时生活在这里的老百姓来说,是很难理解的;如今随着岁月流逝,除了梁、林故居,几乎没有留下痕迹。如果傅斯年、查阜西、李济、董作宾、李方桂乃至附近的冯友兰、顾颉刚、王力等人的旧居保存到现在,当然很好,善加利用,相信也能有益于居民们的生活,但这一定需要多方因素综合起来,方可水到渠成。否则影响居民的生活质量,有碍于地方的发展,不但不现实,也不会是这些文化精英所愿意见到的。所以,我在感慨“逝者不可追”的同时,已经满足于保留下来的梁、林故居。从个人而言,他们在这里安身;从文化而言,他们在这里延续。梁思成、林徽因何尝不能代表所有在这里生活过的学者们,留下一点痕迹,埋下有无限可能的火种。

十八、司家营

住在龙泉镇的西南联大教授们,都是步行去昆明市区,查阜西亦然。《龙头一年》记载了这样一条路线:“从龙头村出发,经麦地村、司家营、羊肠大村、羊肠小村、三竹营、金刀营和白庙村,最后到昆明的北门,行程约一小时。”查克承回忆,城里到龙头村其实是有马车可坐,一是从城里经过岗头村、黑龙潭再到龙头村,一是从东边的金殿上一个小山坡,拐弯到龙头村,都绕道很远,还是步行方便。

大得离奇打一字,大得离奇打一字谜语

梁思成手绘的龙泉镇一带地图,标出了去昆明、金殿的路(来自《龙头街的守望者》一书)

1943年3月,查阜西重归航空业,出任新组建的中央航空公司副总经理。其间,因陈纳德“飞虎队”的战绩,制空权已掌握在盟军方面,昆明城内的日军轰炸基本不再有了,航空公司也搬回城里尚义街。但查阜西留恋农村的安静生活,仍住在棕皮营,平时在城里上六天班,星期六傍晚步行回来,星期一一大早去上班。他的路线是从尚义街出发,走小路,路过金刀营、司家营,大约十多华里,用一小时许。有时候下雨,小路泥泞不堪,查阜西就买一双草鞋穿上,将皮鞋换下来再走。

清华大学文科研究所在棕皮营西南约三华里的司家营,查阜西的朋友闻一多、朱自清、浦江清住在这里。查阜西路过司家营时,有时会稍作停留,看望友人,还带着查克承去过闻一多家。朱自清日记里,提到查阜西的地方不少,浦江清则是查阜西的曲友。那么司家营也是必须要去看看的。

大得离奇打一字,大得离奇打一字谜语

闻一多故居改造前(来自《龙头街的守望者》一书)

闻一多故居在闻一多公园内。从西侧门进去,这是一个现代气息很浓的公园,树木草坪、路灯座椅等等一应俱全。横穿公园,靠近东侧,才看到两个小院子,其中一个两层土木结构,坐西向东,小门紧锁,门口挂着“清华文科研究所旧址”的牌子,旁有一面墙,介绍“闻一多朱自清故居”。说实在的,当时已是黄昏,在满目平山远水的公园里,忽然出现这两个略高的院子,显得突兀而孤单,说不出的诡异。陈老介绍说,从前这里房子挨着房子,现在是除了这两个院子,全部拆光,建成了公园。原来如此!这就彻底改变了原有的基本格局、日常氛围、生存状态,等于是把有生命气息的建筑,做成了硬邦邦的标本了。在棕皮营,我能感觉到生活在那里的人,与傅斯年、查阜西、梁思成他们周边的人们是血脉相连的,即使旧居拆除重建了也不要紧,但在这里却感受不到。真是令人失望!

大得离奇打一字,大得离奇打一字谜语

闻一多故居今貌

失望也罢,激动也罢,一天的紧凑寻访结束了。云贵高原的夏夜七点,天光未暗,我们在附近一家饭店坐下吃晚饭。出乎意料的是,大家岂止是精神一振而已,简直可以用亢奋来形容。这一天的见闻,几乎让每个同行者都感受强烈,疲惫劳累,一扫而空。

十九、尚义街、正义路

与寻找查阜西住过的地方相比,寻找他的办公地点,是完全失败的。

7月16日上午,与马君毅从大观公园回到崇仁街之后,去了尚义街。尚义街3号,是欧亚航空公司刚到昆明的办公地点。也许会有遗迹保存下来?哪怕找到一个纪念牌也好。

尚义街不长,在北京路到白塔路之间,大约一华里,步行七八分钟也就走完了。八十多年前这里是怎么编号的,仓促间无法知晓,但既然是三号,终归靠近路口。如今街南一侧都是新房子,街北一侧靠近北京路的,是昆明著名的石房子,靠近白塔路的,是云南中医药大学门诊部。石房子是民国时代的建筑,有着辉煌的过去,中医药大学门市部的房子虽然比较老,但也不敢断定年代。

到这里已近午间,因为下午还要赶去西山拜谒彭祉卿墓,我和小马只得匆匆离去。但我仍然不甘心,18日上午又拉着了了来这里重新走了一遍,没有收获,一如既然。不过,发现尚义街其实是穿过白塔路的,马路对面还有二百米左右,又过去跑了一圈儿,当然还是废然而返。

了了引我去她的道家师父廖道长那坐坐,就在尚义街、白塔路交界的白塔之旁,叫盐隆祠。廖道长刚吃完午饭,看了了来了,一边过来说话,一边顺手拿起花坛里的小铲子松松土。他长我几岁,面貌松弛自然,完全看不出曾经当过兵,而且,他是莳花妙手。大缸里好几棵怒放的荷花,饱满而傲娇,就是他的杰作。他招呼我们进去喝了几杯茶,弟子们过来让他试试箫,他连试了几支,吹得颇不俗。了了说,他没跟谁学过,自己摸着吹的,那就更难得了。才坐下几分钟,便似乎远离了尘嚣,但出得门去,又是满目的都市繁华。

1943年中央航空公司组建,是在接收欧亚航空公司全部资产基础之上的。1943年八月二十四日下午,郑天挺“偕莘田携诸儿至才盛巷谒孟邻师、云南实业银行晤绍穀、滇惠医院晤静娴、中央航空公司晤阜西,即约阜西、静娴至冠生园便饭。遇今甫亦在,并案而食。食后至正义路中央航空公司办事处小坐。有磅秤,称之,凡一百三十一磅,较十日前增三磅”。可见这时查阜西是在正义路办公。正义路在崇仁街北约两华里,在尚义街西北约五华里,是老昆明的市中心。但来不及去寻访了。

查阜西的大部分时间,在公司里办公,而不是在家。这次偏偏对他办公地点的资料几乎全无准备,可说是此行最大的遗憾。

二十、谒墓记(上)

在西山北入口,吃罢查克承喜爱的豌豆粉、朋友极力推荐的烧饵块,与了了、小马登上大巴,一站到华亭寺下。这也是我期盼多年的行程,拜谒彭祉卿墓。六十七年前,查阜西等人将彭祉卿葬于这里。

查阜西虽然少年习琴,但几位老师水平都不高,他的琴艺,主要是在琴友间互相交流的基础上,经过自己的积淀、消化、提炼而形成的。在他的青年时代,华阳顾氏与庐陵彭氏两个琴学世家对他的影响最大,彭氏即彭祉卿。他的青年时代终日为国恨家仇而奔走,虽然与琴苑联系紧密,终未参与太多。直到1930年左右事业稳定下来,才开始频繁参与到琴苑事务中去。

1934年秋,张子谦登门拜访查阜西,又因之而结识彭祉卿。三人一见如故,后来彭、查干脆都在张子谦的居所借住,终日钻研琴学。三人之中,论年龄,彭最长,查小他四岁,张又小查四岁;论琴艺,查、张都推重彭;论资历,彭出身官宦之家,有家学,江南华北均曾游历,出道甚早,而张则系出广陵派正传;论性情,彭率性,查干练,张豁达。此后一两年间,沪宁一带琴友们渐以这三人各自擅长的曲目,称他们为“彭渔歌”“查潇湘”“张龙翔”,并称“浦东三杰”。今虞琴社成立时,即是以彭、查主其事,张为辅助。航空公司内迁后,彭随查辗转西南,张则与沈草农、吴景略等琴友留在上海。

彭、查是彼此的良师益友,也是知己。彭祉卿脾气大,常常一言不合,就给人脸色看,唯有查阜西知道他内心苦闷,一再包容。他又是至情至性之人,人已中年,仍为情所苦。查阜西住在棕皮营期间,后面的宝台山上也一度住着一位为情所苦的中年人卞之琳,苦恋对象正是查阜西的好友张充和。夏济安曾记卞之琳酒后牢骚云:“少年掉牙自己会长,中年脱牙没法长全,少年失恋,容易补缺,中年失恋才真正悲伤。”大约也可以转而形容彭祉卿。不同的是,卞之琳隐忍,寄情于小说《山山水水》,彭祉卿“自为戕贼”,喝酒喝死了。从此,世间再无“浦东三杰”。

大得离奇打一字,大得离奇打一字谜语

张充和书昆曲谱《长生殿弹词》

了了数年前与诸多师友拜谒过彭墓,跟着人走毫无负担。这次成为引路人,又知道我膝关节不好,不宜走山路,多少有些压力。果然是越怕什么越来什么,她从一开始就把我们带上了一条歧路——从虚云纪念堂下去,经正觉寺进入深山,过玉兰园,等发现确实走错了,就得千方百计回到正轨上去,真是难为了她!我呢,不慌不忙,虽说已拿着枯枝当拐杖用了,还劝慰她:地方就这么大,不要急,总会找到的。毫不费力地找到,就不好玩了。迷了路更好,说不定会意外遇到好玩的东西呢……

这句话说完十分钟左右,在深山里的一块平地上,果有奇遇!

那是一棵高高的树下,竖着一个四尺半高、一尺半宽的青石碑,碑上镌刻两个楷书大字“诗冢”,下有小字十一行。我们兴奋地围过去,打开手机电筒,将光线侧打在字迹上,这样才能看得清楚一些,一边将小字全部拍下来。归来细细辨认,内容是:

《嗣音集》稿本,皆琮所书,既登梨枣,犹以前哲遗墨,不忍烬之。爰葬诸太华之山,而为铭曰:郁郁佳城,群峦作辅。穷达一邱,翰墨千古。士为国光,桑梓所望。兼三不朽,何假词章。遇蹇才丰,实多往哲。短咏长谣,一腔心血。寿诸剞劂,遗草班班。卜云具吉,藏之名山。光辉莫遏,腾跃郊野。碧形似鸡,金形似马。其气上升,结为彩云。傍植文梓,下生香芸。于以封之,如山岌㠖。我为斯铭,配文泉子。

咸丰六年丙辰三月穀旦 昆明黄琮撰并书丹,僧人岩栖勒石

大得离奇打一字,大得离奇打一字谜语

山中偶遇“诗冢”碑

后来小马检得《嗣音集》即黄琮(文洁)所辑《滇诗嗣音集》,这是一百六十五年前黄琮将书稿埋葬于此而立的碑。所谓“碧形似鸡,金形似马”,是指西山形如碧鸡,故又名碧鸡山,与昆明之东的金马山遥遥相对,市内东西走向的金碧路也是因此而得名。

归来后,又发现此碑已载入由云龙《滇故琐录》。两年前,我曾在上海图书馆一气读完由氏著作八种,《滇故琐录》也在其中,但对此已毫无印象。然而他的诗集中,有听查阜西、彭祉卿弹琴之作,有挽彭祉卿之作,分明是记得的。最奇妙者,挽诗中还有这样的句子“西山一坯〔坏〕土,千古□(引按:原脱一字)黄彭(葬西山,与黄文洁诗冢为邻)”,将诗冢与彭墓并举。当初读到这里,哪里会想到有朝一日会在访彭墓的迷途中偶遇此冢?“士为国光”“遇蹇才丰”,又何尝不是彭祉卿的写照?念及此节,不免作古今同慨了。

二十一、谒墓记(下)

我们大感振作,很快便走出迷途,到了公路边,对面正是昆明有名的法国人柏西文先生之墓。但我们在对面的山上还是走了一段冤枉路,再原路折回,我在南洋华侨机工抗日纪念碑前小坐休息,了了和小马去找人打听。彭祉卿当然不会有人知道,他们打听的是张天虚墓,好几位热心的司机都指着我们来的这条公路的北方说,就往前走,很近!

沿着我们坐大巴来时的公路,往返程方向(山下)走了一华里多点,便是一个九十度的左拐路口。路边有一处通向山上的石阶,以铁门隔断,挂一铜牌,有字曰“禁止通行,严禁烟火”。旁为不可移动文物安全直接责任人公示牌,注明这里是张天虚、杨杰、彭寂宽、廖新学、毛友桂、赵炳润、陆鼎恒、郑一斋八个人的墓。张天虚墓在这里,那就没问题了。然而怎么进去?毕竟是了了细心,她看了看,铁门竟然没锁,伸手进去打开门栓,轻轻易易就打开了。我们齐声欢呼,一拥而上。

上去后正面便是张天虚墓,占地较大,了了说:“就是这里!”一边,飞快地带我们向右侧走去。右侧有七八个墓,两三个墓上还有大而鲜艳的假花,了了说那应该是住在附近的老百姓的墓,墓上放花是当地的习俗。彭祉卿的墓在群墓之中,几棵大树之下,直径两米多,环以青石三叠,高约一米半,其上杂草丛生。墓碑面向东北方向(这是彭祉卿的故乡江西的方向),阴刻:

中华民国三十三年五月

琴人彭祉卿先生之墓

杨立德 李廷松

龚自知 徐嘉瑞 公立

马崇六 查阜西

与查阜西公立彭墓的五个人中,杨立德是陆军中将、昆明行营及绥靖总署任副官长,两年后,他因被蒋系人马诬为李公朴、闻一多遇刺案的策划人而刑讯逼供;李廷松是琵琶名家;龚自知是云南省教育厅长;徐嘉瑞是云南大学文史系主任;马崇六是陆军中将、全国工兵总指挥,差不多在安葬彭祉卿的同时,滇西大反攻开始,他参与指挥强渡怒江。他们想必都是彭祉卿的故旧。

大得离奇打一字,大得离奇打一字谜语

彭祉卿墓

墓碑之前的地上,铺以片石,上陈花一枝,已枯萎。我们将带来的一束菊花放在这里,退后一米,三人一排,鞠躬致意。这位在战争时期早早辞世的传奇琴人,不但没有湮没的历史的长河里,反而以他的杰出成就和浓烈个性,不断吸引着一代代的琴人。弹《忆故人》这首名曲的人,不会忘了这是他公布的家传秘谱;研究历代古琴指法,他的《桐心阁指法析微》是引用率最高的著作之一。他是现代琴史上绕不过去的名字,也是查阜西一生最重要的友人。心系多年,终于来拜谒他了。

我们又环墓数周,动手清除上面的杂草,发现周边插满了褐色的线香,若以三支为一炷,至少有六十四炷。是一批人还是多人次所为,看不出,但求前辈保佑的恳切之心,却是可想而知的。再看墓侧树下,有泡沫箱在焉,内有空酒瓶子四五个,想必是来拜谒的琴友们孝敬前辈后所遗。这六十四炷香、四五个空酒瓶,真是墓园奇景。

彭墓之旁,是抗日牺牲的空军烈士毛友桂之墓,再外便是张天虚墓,以张墓面积最大,也最气派。和他们相比,彭祉卿显然没有被视为名人,门口的牌子上列举的八个名字里没有他,足以说明问题。因为未曾享受太多名人墓的待遇,他的墓基本保持了原貌,与周边普通人的墓没有太大区别。我倒觉得这样很好,完全符合他落拓不羁、斯人独憔悴的风度。若是给他圈块地,堂堂皇皇起来,岂非不伦不类。

最近这些年来,琴人们热心呼吁,彭墓终于在三年前被列入西山区文保单位,两年前区政府在墓旁立了大理石的文保碑,这样也就够了。如果说还能做点什么,当然也有。据张充和所言,彭墓前曾有一副石联“泠泠七弦上,栖栖一代中”,是查阜西集句,她书写的。这若能恢复,不失为好事。推测高度不会超过墓碑,位置当在墓碑两侧,也不占地方。只是如今既然成了文保单位,已不是个人说恢复便能恢复的了。

下山后去琴友刘彦忠家做客。多年来刘君为保护彭墓奔走呼吁,听说终于列入区文保了,十分高兴。他烧菜绝妙,在这个菌子上市的时节发挥得淋漓尽致,让我大饱口福。饭后鉴赏、按弹了他的明琴,又取出李瑞先生传给他的《双琴书屋琴谱》《养心堂琴谱》来给我欣赏。他说,书名不像李老师所题,不知道是谁写的。我一看,查阜西的手迹!

二十二、今昔应和,不绝如缕

7月17日上午,小马接我去游黑龙潭,见识了唐梅松柏明茶。午间再回棕皮营,接了赵林去参加下午在春晓书店举办的分享会。了了安排得精心,陈立言、赵林、范丹、刘彦忠这四位嘉宾又各有角度,发言精彩,活动办得出乎意料的成功。连同18日下午在麦田书店举办的第二场分享会,昆明之行,近乎完美。

19日归来后,有两件事颇可一记。

大得离奇打一字,大得离奇打一字谜语

在昆明春晓书店举办的《往事分明在,琴笛高楼——查阜西与张充和》分享会现场

据宋辞、王晋凡二位见告,2009年挖出的见龙泉青石井栏,今置于三台山上的冰心旧居默庐之侧,有“丁丑仲夏月”的双钩“见龙泉”三字残石、“邑人张铭题”的“□〔有〕龙则灵”三字残石,还有一块保存完好,大字题为“漱玉”,后有跋云:

泉距城里许,味甘而清冽,年久失修,民国丁丑春,屏山李公右侯来宰吾邑,慨捐鹤俸,倡修是泉。落成之日,遍征题咏,谋垂久远。余不文,谨书成句,聊志鸿爪之意云尔。

邑人李又贤题

古□张一行书

大得离奇打一字,大得离奇打一字谜语

见龙泉井栏“漱玉”拓本(宋辞先生提供)

近日他们正在为这些井栏制拓,发现这些与《往事分明在,琴笛高楼》中的记载能够对应,大为惊喜。由于昆明一带泉水颇多,据说有人认为日常所谓“龙泉”,并非十二年前挖出的那一个,而如今参以查阜西《抱瓮泉记》“呈贡西郊旧有地泉,县令李君右侯醵金筑亭其上,就泉井砌石如泮,邑人皆称为龙泉”,可以得到确证。李右侯修龙泉,是在丁丑(1937),查阜西说的“泉井砌石”,就是这些挖出的井栏呀!郑颖孙、查阜西、张充和昔日之所见者,消失数十年后,又为今日之我得见,怎能不令人兴奋!

还有,查阜西看到这个题为“漱玉”的井栏,一定会想起那张留在苏州家中没来得及带走的明琴“漱玉”吧。弹琴大半生,他最喜欢的就是这张“漱玉”,可才弹了三年就失去了。在苏州的弟子庄剑丞来信说,日本兵用刺刀将“漱玉”琴劈成了几十片,金徽也被挖去,他只好回信让庄剑丞将这些残片好好保存起来。但在这里,他看到了另一个“漱玉”。虽说用这两个字形容泉水不算新鲜,也足以让他惊叹巧合了。

此外就是梅松得知了我在呈贡文庙的见闻,不由分说将那册汪孟舒旧藏的《南来堂诗集》上册寄来相赠,并嘱我要设法让这部书“破镜重圆”。我很感动于他的好意,又担心办不成,未免辜负,唯有尽力与随缘而已。三年前,他听说我从查阜西文中找到了汪孟舒引用《南来堂诗集》的例证,嘱作一跋以记之。因不能书,我拟了几句不像样子的文字给他,没想到他用娟秀的小楷录在纸上,夹在书中,一并赐下了。重读旧作,有两句还是引起了感触:

吾人不能忘情于历史者,端赖此今昔应和,不绝如缕。淇园兄(梅松号淇园)深情于故纸,当知余言之不谬也。

井栏出土,印证往事是“今昔应和”;因汪孟舒旧藏的一本书,找到他使用此书的证据,也是“今昔应和”。在昆明追寻查阜西的遗迹不也是如此?我们一遍遍地追寻历史遗迹,其实是在不断强化记忆,提醒自己历史并非虚妄,人生自有意义。这样,过去的岁月和人物,才能给我们更多的温暖、信心和勇气。后之视今,大约也是如此吧。

责任编辑:郑诗亮

校对:张亮亮

总结:以上内容就是对于大得离奇打一字,大得离奇打一字谜语的详细介绍,文章内容部分转载自互联网,希望对您了解大得离奇打一字有帮助和参考的价值。

声明: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文章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作者信息标记有误,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谢谢。
标签:崇义 离奇 大得 昆明 打一字
来顶一下
返回首页
返回首页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相关文章
热门点击
  • 小正太牛奶灌溉记,
  • adidas鞋,황진이무료야동
  • 流量君电影下载安装,用流量下载电影
  • 老人去世前拉屎对后代,老人临终前拉屎对后代有什么
  • 什么是美容,
  • 主刀医生一个月的收入,三甲医院主刀医生一个月的收
  • 遮天大帝实力排行,遮天大帝实力排行前50
  • 武汉女子联系乐翠玲,
  • 新闻结构的五部分,新闻结构的五部分包括
  • 金钱草图片和功效,金钱草图片和功效视频
  • 标签云
    鲁能队   期足彩   匹克   督战   德怀特   更衣   蒂安   压阵   到会   吃惊   幼年   热血沸腾   马基   此时此刻   急于   埃托奥   提供各种   勃列日涅夫   农博会   节衣缩食   疯魔   拿了   世界大学生运动会   诺布尔   教宗   同组   卡德罗夫   里尔克   振奋   大族   我看过   战前   都将   低估   这届   幕僚   队医   有约   图瓦   兰卡   亮出   奇耻大辱   讲理   啦啦队员   望而生畏   新华社发   意大利杯   独立日   仪仗队   数码产品   拉希德   伢子   抢下   无果   染红   克瑞   失单   负于   炮轰   福井   征召   养伤   合围   十件   三强   勃朗宁   义无反顾   北体大   运筹帷幄   萨利   苦练   哈姆   花样游泳   大官   以弱胜强   体育明星   马路上   限令   十强   蓄势待发   高度评价   士气   圆月   好人家   策应   弗拉门   高居   合同期   民宅   披甲   中国体育   迷们   怎能不   上蹿下跳   伯顿   北京奥运   要她   一个女孩   有一套   施压
    大爱生活网 | 网站内容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立即删除! | 沪ICP备1503496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