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 煮豆子烧豆子,豆子在壶里哭。本来同根生,何必急于炒作?这首“七步诗”的意思是:豆秆与豆生于同根,何必如此折磨对方?这首诗是三国时期魏国诗人曹植写的。他用蝎子和豆子来比喻同父异母的兄弟,用豆子炒蝎子来比喻同胞的血肉 七步诗的诗意,七步诗的诗意和中心思想煮豆燃豆萁,豆在釜中泣。 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
这首《七步诗》的意思是:豆杆和豆子本是从同一条根上生长出来的,为什么要相互煎熬逼迫得那么狠呢? 这首诗是三国时期魏国诗人曹植所作,用同根而生的萁和豆来比喻同父共母的兄弟,用萁煎其豆来比喻同胞骨肉的哥哥曹丕残害弟弟,表达了对曹丕的强烈不满,生动形象、深入浅出地反映了封建统治集团内部的残酷斗争和诗人自身处境艰难,沉郁愤激的思想感情。 曹植是建安文学的杰出代表,现存诗九十多首,绝大部分是五言诗。曹植的诗歌善用比兴,辞采华茂,比较全面地代表了建安文学的成就和特色,对五言诗的发展有着重要的影响。 这首诗的创作背景:黄初元年(220年)曹丕上位,称帝为魏文帝。由于争封太子这段经历让曹丕无法释怀,在他称帝后,他仍对曹植耿耿于怀,就想方设法要除掉他。曹植知道哥哥存心陷害自己,可自己无法开脱,只好在极度悲愤中七步之内应声成诗。 这首诗最早就被记录在《世说新语》之中,后来流传的仅有四句,即:“煮豆燃豆萁,豆在釜中泣。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大概是因为在传播过程中它是否真出于曹植之手尚难肯定。然《世说新语》的作者去曹魏之世未远,所述自然有一定的依据,而且据《世说新语》中引《魏志》中也说曹植“出言为论,下笔成章”,曹操曾试之以《登铜雀台赋》,植援笔立成,而且斐然可观,所以曹植在七步之内作出这样一首好诗也完全是可能的。 赏析: 前四句描述了燃萁煮豆这一日常生活现象,曹植以“豆”自喻,一个“泣”字充分表达了受害者的悲伤与痛苦。“萁”是指豆茎,晒干后用来作为柴火烧,萁燃烧而煮熟的正是与自己同根而生的豆子,比喻兄弟逼迫太紧,自相残害,实有违天理,为常情所不容。诗人取譬之妙,用语之巧,而且在刹那间脱口而出,实在令人叹为观止。后两句笔锋一转,抒发了曹植内心的悲愤,这显然是在质问曹丕:我与你本是同胞兄弟。为什么要如此苦苦相逼?“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千百年来已成为人们劝戒避免兄弟阋墙、自相残杀的普遍用语,在民间流传极广,也正是这首诗蕴含的深刻道理。 全诗以箕豆相煎为比喻控诉了曹丕对自己和其他众兄弟的残酷迫害,口吻委婉深沉,讥讽中有提醒和规劝,这一方面反映了曹植的聪明才智,另一方面也反映了曹丕迫害手足的残忍。当然此诗的风格与曹植其它诗作不一致,因为是急就而成,所以谈不上语言的锤炼和意象的精巧,只是以其贴切而生动的比喻,明白而深刻的寓意赢得了千百年来读者的欣赏。 抗战时期,国民党蓄意制造皖南事变,共产党领导的新四军陷入国民党重兵包围,军长叶挺遭扣押,副军长、政委项英牺牲。周恩来愤而写下:“千古奇冤,江南一叶;同室操戈,相煎何急!”的著名诗篇发表在《新华日报》上,这里就引用了这首诗的典故。 探究历史真相,还原历史真相,尼山布衣有话说。 总结:以上内容就是对于七步诗的诗意,七步诗的诗意和中心思想的详细介绍,文章内容部分转载自互联网,希望对您了解七步诗的诗意有帮助和参考的价值。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