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实时热点

忽如一夜春风来的作者,忽如一夜春风来的作者是谁?诗名叫什么?

发布时间:2022-04-17 18:01:56

导读: 岑参:胡汝一夜的诗文春风来\钟百超、岑参(约715-770年),唐代边塞诗人,与高石合称“高岑” ,与高石、王昌龄、王志桓合为“边疆四人”。岑参的诗充满浪漫色彩,丰富的想象,绚丽的色彩,磅礴的气势,激情澎湃。岑

忽如一夜春风来的作者,忽如一夜春风来的作者是谁?诗名叫什么?忽如一夜春风来的作者,忽如一夜春风来的作者是谁?诗名叫什么?

岑参:忽如一夜春风来的诗人

文\钟百超

岑参(约715-770),唐代边塞诗人,与高适并称“高岑”,又与高适、王昌龄、王之涣合称“边塞四诗人”。岑参的诗歌富有浪漫色彩,想象丰富,色彩瑰丽,气势雄伟,热情奔放,是盛唐诗坛又一朵璀璨夺目的奇葩。

岑参出生于一个世代官宦之家,其曾祖父岑文本,邓州棘阳(今河南新野县)人,后迁居江陵(今湖北荆州),为唐太宗朝宰相,文学家。祖父岑景倩,历任麟台少监、卫州刺史、昭文馆学士。父亲岑植历任同州参军事,蒲州司户,云安县丞,衢州司仓,句容县令,仙州、晋州刺史。岑参在《感旧赋》提到:“国家六叶,吾门三相矣。”三相是指岑氏家族出过三位宰相这样的高官。除了曾祖父岑文本相太宗,其伯祖岑长倩相高宗、武后,伯父岑羲相睿宗。

开元三年(715),岑参出生于仙州(今河南许昌附近),其父亲开元八年(720)转晋州刺史,他随父居晋州,时六岁。父亲去世后,仍留居晋州,直至开元十七年(729)才移居嵩阳(今河南登封县),不久又移居颍阳(今河南登封颍阳镇)。二十岁左右至长安,献书求仕无成,奔走京洛,漫游河朔。

天宝三载(744),三十岁登进士第,授兵曹参军。天宝八载(749),充安西四镇节度使高仙芝幕府掌书记,初次出塞,满怀报国壮志,在戎马中开拓前程,但未得意。天宝十载(751),回长安,与李白、杜甫、高适等游,深受启迪。十三载(754),又充安西北庭节度使封常清判官,再次出塞,报国立功之情更切,边塞诗名作大多成于此时。安史乱起,至德二载才回朝,前后两次在边塞共六年。回朝后,由杜甫等推荐任右补阙,乾元二年(759)改任起居舍人。不满一月,贬谪虢州长史。后又任太子中允、虞部、库部郎中,大历元年(765)官至嘉州刺史。以后罢官,大历五年(770)客死成都舍,享年五十六岁。

忽如一夜春风来的作者,忽如一夜春风来的作者是谁?诗名叫什么?

岑参边塞诗现存五十多首,大都是两次出塞写的。岑参的边塞诗,以宏大手笔,抒写大漠苍凉悲壮的风光,讴歌戍边将士的爱国情操和大无畏精神。

君不见,走马川行雪海边,平沙莽莽黄入天。

轮台九月风夜吼,一川碎石大如斗,随风满地石乱走。

匈奴草黄马正肥,金山西见烟尘飞,汉家大将西出师。

将军金甲夜不脱,半夜军行戈相拨,风头如刀面如割。

马毛带雪汗气蒸,五花连钱旋作冰,幕中草檄砚水凝。

虏骑闻之应胆慑,料知短兵不敢接,车师西门伫献捷。

(《走马川行奉送出师西征 》)

这首边塞诗,写安西北庭节度使封常清第一次西征的情景。一开头便以夸张手法,极力渲染边塞的恶劣环境,从沙、风、石三个意象入手,写沙,“平沙莽莽黄入天”,以“茫茫”突显其辽阔,以“黄入天”,既状写其颜色,又衬托其弥漫之势;写风,“九月风夜吼”,一个“吼”字,显示其声势浩大;写石,形容其状大如斗,“一川碎石大如斗”;其态,“随风满地石乱走”。这个画面,既雄浑壮阔,又给人苍凉迷茫之感。

接着交代出征的缘由,“匈奴草黄马正肥,金山西见烟尘飞”,匈奴利用草黄马肥的时机发动进攻,金山西面烟尘滚滚飞,军情危急。“烟尘飞”,既指烽火台报警的烽烟,也指匈奴铁骑卷起的尘土,一语双关。

然后描写唐军的应对,“将军金甲夜不脱,半夜军行戈相拨,风头如刀面如割”,以“金甲夜不脱”,“军行戈相拔”两个画面,描写将士们临危不惧,视死如归的精神;以“风头入刀”,“面如割”比喻恶劣天气,再次侧面讴歌将士们的英雄气概。

接着又通过三个细节来表现将士们的风采,“马毛带雪汗气蒸,五花连钱旋作冰”,这两句写战马在寒风中奔驰,那蒸腾的汗水,立刻在马毛上凝结成冰,又一次通过侧面赞美将士们敢于冒着风雪严寒出征的英勇行为。“幕中草檄砚水凝”,将画面切换到军幕中,将军正在起草檄文,砚台上刚磨好的墨水也迅速冻结,这一特写镜头,把将军的风采刻画得生动形象,惟妙惟肖。

“虏骑闻之应胆慑,料知短兵不敢接,车师西门伫献捷”,正是由于前面的铺叙,才有了虏骑闻之“胆慑”,“短兵不敢接”,我伫立军师城西门,等候捷报的结果。

这首诗采用比喻、夸张、反衬等艺术手法,极力渲染环境的恶劣,以此衬托将士们不畏艰苦的精神和高尚的爱国情操,对战斗未着一字,却通过将士们在大雪纷飞的环境中表现出的行为,展现唐军必胜的信心和勇气。全诗构思精妙,章法严谨,环境描写层层递进,错落有致,人物刻画具体生动,画面壮阔,气势恢宏,全然是盛唐气派。

轮台城头夜吹角,轮台城北旄头落。羽书昨夜过渠黎,单于已在金山西。

戍楼西望烟尘黑,汉军屯在轮台北。

上将拥旄西出征,平明吹笛大军行。四边伐鼓雪海涌,三军大呼阴山动。

虏塞兵气连云屯,战场白骨缠草根。剑河风急雪片阔,沙口石冻马蹄脱。

亚相勤王甘苦辛,誓将报主静边尘。古来青史谁不见,今见功名胜古人。

(《轮台歌奉送封大夫出师西征》)

全诗分四层,起首六句为第一层。开篇一二句营造紧张的气氛,以“夜吹角”这一独特的景观说明军情紧急,战争似乎迫在眉睫;以“旄头星的陨落”作为意象,象征胡军即将覆灭,唐军必胜。后四句为互文,用“羽书”“烟尘黑”继续渲染军情的紧急,再以“单于已在金山西”和“汉军屯在轮台北”作对比,强化战争气氛。

紧接四句写出师与双方对峙。以“拥旄”渲染上将的威武和气势,“吹笛”表示大军在笛声中出师,不仅象征纪律严明,还彰显士气高昂,万众一心。再以夸张手法,“四边伐鼓雪海涌”,“三军大呼”渲染唐军的气势和勇敢,“雪海涌”和“阴山动”渲染胡兵亦将败如山倒。这里没有使用一个描写具体战斗的词语,而激烈的战斗场面仿佛历历在目。

后面四句,“兵气连云屯”描写胡兵的气焰和军队人数之多,以“白骨缠草根”描写战争的残酷,借战场气氛之惨淡暗示战斗必有重大伤亡,更以“风急”,“雪片阔”,“石冻”“马蹄脱”描写恶劣的天气,反衬唐军不畏艰苦,英勇作战的精神。借对方兵力强大以突出己方兵力的更为强大,这种以强衬强的手法,构思精妙。

末四句照应题目,一方面赞扬亚相忠于职守,不忘杀敌立功,安定边疆,报答皇恩的行为,更以“古来青史谁不见,今见功名胜古人”作结,对亚相的功名做高度赞扬和概括,而成为千古名句。

这首诗同样运用象征、想象和夸张等手法,尤其是大军声威的渲染,营造了一幅宏伟壮阔的画面,把将士的英勇气概淋漓尽致地表现出来了,使全诗具有浪漫色彩和情调。

北风卷地白草折,胡天八月即飞雪。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散入珠帘湿罗幕,狐裘不暖锦衾薄。将军角弓不得控,都护铁衣冷难着。

瀚海阑干百丈冰,愁云惨淡万里凝。中军置酒饮归客,胡琴琵琶与羌笛。

纷纷暮雪下辕门,风掣红旗冻不翻。轮台东门送君去,去时雪满天山路。

山回路转不见君,雪上空留马行处。(《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全诗以雪作为主线,写雪景如神来之笔。开篇两句,以一个“卷”字和“白草折”这一现象,暗示北风的强劲,以“八月即飞雪”,状写边塞奇丽的奇景,这是实写。接着,充分展开联想,以大胆的比喻,把眼前所见的雪景比作春天里盛开的梨花,“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这种超凡的想象力和雄浑的笔触,令多少人叹为观止。“散入珠帘湿罗幕,狐裘不暖锦衾薄。将军角弓不得控,都护铁衣冷难着”,这四句是对雪的细节描写,正面写天气寒冷,实际上是反衬将士们的爱国热情和乐观饱满的战斗情绪。“瀚海阑干百丈冰,愁云惨淡万里凝”,这两句继续展开丰富的想象和夸张,以“百丈冰”渲染沙漠的大雪,以“万里凝”形容战争的气氛,突显瑰丽的雪景。

“中军置酒饮归客,胡琴琵琶与羌笛”,照应题目,将视线转移之中军帐内,采用反衬手法,用天气的极寒与中军内的热闹作一对比,更显友情的可贵,为行文埋下伏笔。

接着又把视线转移到户外的雪景,此时的雪,用“纷纷”形容大雪连绵不断,用“风掣红旗冻不翻”,刻画天气的极度严寒。正是这种强烈的对比,进一步彰显将士们的精神。

“轮台东门送君去,去时雪满天山路”,一个“满”字,生动形象地概括出雪的厚度和高度,乃至暗示雪满可能会产生的恐惧心理,为下文埋下伏线。“山回路转不见君,雪上空留马行处”,友人远去了,说明即使雪满也依然无所畏惧,回应上一句。而一个“空”字,既指马蹄留下的脚印空白,也同时暗示诗人因友人的远去在内心留下的空虚。于一满一空的对比中,完成全诗的收束。

这首诗,以雄浑刚健的笔触,慷慨悲壮的情致,大胆的比喻和夸张手法,营造出一幅奇丽壮阔、大雪纷飞的画面,抒发了对边塞的热爱之情,对友人的依依惜别之情和因友人返京而产生的惆怅之情。“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如此奇丽的诗句,怎么不让人满心欢喜。

《走马川行奉送出师西征》、《轮台歌奉送封大夫出师西征》和《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这三首边塞诗,形成三足鼎立之势,无疑是盛唐边塞诗的杰出代表,也代表着岑参边塞诗的最高水平。

弯弯月出挂城头,城头月出照凉州。凉州七里十万家,胡人半解弹琵琶。

琵琶一曲肠堪断,风萧萧兮夜漫漫。河西幕中多故人,故人别来三五春。

花门楼前见秋草,岂能贫贱相看老。一生大笑能几回,斗酒相逢须醉倒。

(《凉州馆中与诸判官夜集》)

这首歌行,以“月”起兴,别有深意。月色下的凉州,是苍凉还是温馨,是战乱还是和平,这是一个诗人必须回答的问题。随着月光的升起,诗人的目光以及思绪也遍及凉州全貌。接着大笔淋漓地勾画出凉州的气派和风光,“凉州七里十万家,胡人半解弹琵琶”,这里不仅地域广阔,人口众多,而且富有生活气息,胡人能歌善舞,多半会弹奏琵琶。在月光下的凉州城,荡漾着一片琵琶声。从歌舞繁华、浓郁的边地情调侧面反映出凉州城的和平与安定。

接着,把目光从凉州城转移到夜宴场面,“琵琶一曲肠堪断,风萧萧兮夜漫漫。”“肠堪断”形容宴会演奏的琵琶动人肺腑。“风萧萧兮夜漫漫”,形容空旷而又多风的西北地区夜晚所给人的感受。“琵琶一曲”的演奏又增强了这种感受。这六句主要写环境,写出凉州的宏大、繁荣和地方色彩。

“河西幕中多故人,故人别来三五春。”表明上是说朋友古旧多,彼此分别多年,实际上是描写彼此感情深厚,以及思念之情。

接着,又展开丰富想象,把思绪又转移到户外,“花门楼前见秋草,岂能贫贱相看老。”“秋草”,既指时光迅速,转眼又到了秋天草黄的季节了,又含有悲凉之意,岁月催人,哪能互相看着在贫贱中老下去呢?言下之意是要赶快建立功业。

“一生大笑能几回,斗酒相逢须醉倒。”最后,思绪又回到宴会上,一个“笑”字和一个“醉”字,何等豪迈激越。

全诗以凉州的气派衬托诗人的豪情,“一生大笑能几回,斗酒相逢须醉倒”,便是真汉子的本色。

岑参的边塞诗,雄奇瑰丽,通过浓墨重彩的手笔,渲染边疆大漠恶劣的气候环境,使之成为一道亮丽的奇景,尽管令人望而生畏,却衬托出守边将士的英雄气概,是边塞奇景中的又一道壮观景色,因而是更加奇伟的美景。

忽如一夜春风来的作者,忽如一夜春风来的作者是谁?诗名叫什么?

岑参的边塞诗,除了歌行外,还有一些近体诗,情感也写得非常细腻,读来让人感动,而情难自已。

故园东望路漫漫,双袖龙钟泪不干。马上相逢无纸笔,凭君传语报平安。(《逢入京使》)

这首诗以平淡的笔触,叙述路上偶逢入京使者,并托其语报平安的一事。一件极其平常的小事,于普通人而言,不值一提,可出之岑参手笔,却成为千古佳作。

开头写离开故园长安,以“路漫漫”形容距离之遥远,以夸张的手法,“双袖龙钟泪不干”,表达远离亲人的不舍和凄凄别情。在内心痛苦无法排解的时候,突然遇到入京使者,于是“马上相逢无纸笔,凭君传语报平安”,便脱口而出,将一种心情写得传神入微,实在不可多得的佳作。

这首诗,不事雕琢,似乎信口而成,却将思念亲人的情感用简练的笔触微妙地表达出来,读来令人感慨。

强欲登高去,无人送酒来。遥怜故园菊,应傍战场开。(《行军九日思长安故园》)

首句以“强欲”开篇,似乎含有万般无奈之感。登高怀远,本是文人雅士的独特情结,岑参为何如此勉强登高?第二句说出了原因,这里化用陶渊明典故。据说,陶渊明有一次过重阳节,没有酒喝,就在宅边的菊花丛中独自闷坐了很久。后来正好王弘送酒来了,才醉饮而归。这里反用其意,是说自己虽然也想勉强地按照习俗去登高饮酒,可是在战乱中,没有像王弘那样的人来送酒助兴。

第三句,趁着酒兴,宕开一笔,把思绪从眼前所处拉到遥远的故园。这种空间距离,用一个“遥”字予以概括,加大诗歌的张力。但是,这种思乡,没有思念的人,而是怜惜菊花,让人感到突兀。然而,更加让人感到不可思议的,他怜惜的菊花,是因为菊花开得不是时候,也不是地方,让人产生对战争的无比痛恨,正是“应傍战场开”这个点睛之句,突破了单纯的惜花和思乡,而寄托着诗人对饱经战争忧患者的同情,对早日平定安史之乱的渴望,顿使全诗的思想和艺术境界出现了一个飞跃。

老人七十仍沽酒,千壶百瓮花门口。道傍榆荚巧似钱,摘来沽酒君肯否。(《戏问花门酒家翁》)

这是一首充满生活情调的小诗,首句点题,以白描手法叙述所见,一位七旬老人在酒家门前沽酒,“仍”字,让人读来心痛,一个七十岁的老人依然为生活奔忙,可见底层百姓因为战乱,生活之艰辛;次句以夸张手法,渲染老人沽酒数量之多,进一步反衬生活的艰难,为何卖出如此之多的酒,生活依然得不到改善,这不得不让人深思。接着笔锋陡转,展开丰富想象,以榆荚与钱币外在特征的形似作比,用轻松戏谑的语调引出最后一句,可谓神来之笔。

关于这首诗,有不同的理解,有人认为,从花门楼前酒店落笔,如实写出老翁待客、美酒飘香的情景,堪称是盛唐时代千里河西的一幅生动感人的风俗画,字里行间烘托出边塞安定、闾阎不惊的时代气氛。这种解释,我们暂时搁置争论。

这首诗,虚实结合,白描与想象巧妙运用,语言平实中见奇峭,情感既沉郁,又不失幽默诙谐。

走马西来欲到天,辞家见月两回圆。今夜不知何处宿,平沙万里绝人烟。(《碛中作》)

首句点明行进方向,从空间落笔,气象壮阔,“欲到天”,既暗示此行的目的,又说明距离之遥远,更彰显大漠辽阔高远,仿佛天相接,给人一种接近天边的感觉;次句交代离家的时间,正好“月两回圆”。月圆之夜,思绪立即打破空间距离,回到故乡;可是,一个从军边塞的人,却不能沉湎于无尽的思念之中,于是笔锋一转,又从幻想回到现实。现实是什么?就是寻找一个宿营地,于是便有了“今夜不知何处宿”这样的设问,可是在大漠之中,哪里有投宿的地方呢?举目四望,“平沙万里绝人烟”,便是最好的回答。身处绝人烟的平沙,更加想念家的温馨,这样的结语,进一步强化了乡愁。一首看似平淡的诗,却蕴藉这无限的思想和感情。

风恬日暖荡春光,戏蝶游蜂乱入房。数枝门柳低衣桁,一片山花落笔床。

梁园日暮乱飞鸦,极目萧条三两家。庭树不知人去尽,春来还发旧时花。(《山房春事二首》)

第一首是写景诗,首句总起,以“风恬日暖”渲染春光荡漾,一派生机勃勃的景象;次句具体落笔写春景,以“戏蝶”和“游蜂”两个意象点缀春光美好,一个“乱”字,进一步表现了春日的勃勃生机,而“乱入房”,不仅指外面春意绵绵,书房内也是如此,暗示诗人此时也是春意勃发。

第三、四句摘取两个画面,继续对春意作深度着色,柳枝和山花象征着春天浪漫和美好,而“一片山花落笔床”,则是大胆的想象,花落笔床,意味着笔下生花,更是妙不可言。

这首诗,看似描写大自然的春意,实则是描写诗人的春意,在美好的春天里,与蝴蝶、游蜂为伴,吟诗作对,何等惬意。

第二首诗是吊古之作,以梁园落笔,以庭树作结,一幅兴亡盛衰图景映入眼帘。首句描写梁园衰败的景象,一是“日暮乱飞鸦”,二是“萧条三两家”。这是诗人眼前之所见,但是,当年梁孝王在梁园设宴,招待一代才人枚乘、司马相如的情景如在眼前。这种暗中对比,才是本诗的题旨所在。最后,把目光落在庭前的树上,“庭树不知人去尽,春来还发旧时花”,一种深沉的历史感跃然纸上。树在人已去,春天来时,花开依旧。这不仅是对树对花的描写,而是一种胸怀一种心态。一个人,无论面对怎样的环境,都应该抱有“春来还发旧时花”的心境。

火山五月行人少,看君马去疾如鸟。都护行营太白西,角声一动胡天晓。(《武威送刘判官赴碛西行军》)

这首送行小诗,别具一格,首句点明刘判官行军的时间和所向,并说明火山地区行人少的状况。行人少,是因为酷热难耐。

接着便写刘判官的胆识和勇气。“看君马去疾如鸟”,以鸟形容马,不仅写出其疾如飞,又通过速度,反衬出其忠于职守,渴望早日到达边疆履职的精神风貌。一个“看”字,蕴含多少赞叹和敬佩。

“都护行营太白西”,以夸张的手法,再次点明此行的目的地,说临时的行营远在太白星的西边,渲染其遥远,反衬其决心和意志。

本诗最为精彩的一句是结语,“角声一动胡天晓”,气势宏大,角声如同雄鸡唱晓,可与后来李贺“雄鸡一声天下白”的奇句相媲美,显出唐军将士纵横疆场、战无不胜的英雄豪气和信心。

上马带吴钩,翩翩度陇头。小来思报国,不是爱封侯。万里乡为梦,三边月作愁。早须清黠虏,无事莫经秋。(《送人赴安西》)

诗开头便展示出征友人的飒爽英姿和精神风貌,“上马”和“带吴钩”,两个动作,将友人的英雄之气一笔勾勒出来。“翩翩”二字,既写他的轻快矫健,更写他高昂的斗志和必胜的信心。三四句写友人的理想追求和高尚情操,一心报国,不为封侯。

五六句笔锋一转,不再去写友人在边疆怎样去从军苦战,而是设想他可能出现的乡愁,为下文作铺垫。

最后两句既是勉励,又是祝愿。希望友人荡平虏寇,还边境以安宁,为国建功,早日凯旋归来。既扣题,又互相照应,一送一归,完成全诗收束。

一身从远使,万里向安西。汉月垂乡泪,胡沙费马蹄。寻河愁地尽,过碛觉天低。送子军中饮,家书醉里题。(《碛西头送李判官入京》)

这首送别诗,与其说是写给李判官,不如说是写给自己,前六句写岑参自己当年从长安入安西的沿途所见所感。

“一身从远使,万里向安西。”安西是一个万里之遥的地方,而自己却独自一人长途跋涉,从“一身”和“万里”的对比中,彰显诗人超凡的胆魄和勇气,以及为国建功立业的精神。同时,“一身”也包含离别家乡亲人之意,为下文写乡愁埋下伏笔。

颔联写夜里行进的情景,“汉月垂乡泪,胡沙费马蹄”,以“汉月”和“胡沙”作对比,一者让人垂乡泪,一者费马蹄,在对比中,既衬托旅途之艰难,更加深对故乡亲人思念,同时,也更加坚定诗人一往无前的决心。

颔联写白天的行进,“寻河愁地尽,过碛觉天低”,这一联气象壮阔,与孟浩然“野旷天低树,江清月近人”如出一辙。上句化用张骞出使西域寻找黄河源头的典故,意喻走到天地的尽头;大漠茫茫,人站在沙丘上,仿佛与天也低垂下来,伸手可及。这种感觉,只有在大草原和戈壁滩上才有的领略到。这时候,面对大漠,人的主体精神得到提升。便有了底气面对友人,并对他给予鼓励,为结尾做好铺垫。

“送子军中饮,家书醉里题”,友人即将返京,自然面对同样的环境,但是,一切尽在不言之中,就让千言万语,同醉在杯中之酒。与高适的“功名万里外,心事一杯中”,也有同样的意蕴。

全诗气魄沉雄,把豪情和柔情,家国情怀与个人友情融为一体,通过曲折的方式表达出来,成为不朽的佳作。

岸雨过城头,黄鹂上戍楼。塞花飘客泪,边柳挂乡愁。白发悲明镜,青春换敝裘。君从万里使,闻已到瓜州。(《武威春暮闻宇文判官西使还已到晋昌》)

首联第一句写雨景,以“过城头”形容雨势之大,颇有“黑云压城城欲摧”的气势;第二句写黄鹂在雨中飞上戍楼这一独特景观,黄鹂鸟的出现,象征着什么?诗人没有交代,却留下了伏笔。

颔联以塞花随风飘舞比作客泪纷飞,生动形象,又运用乡愁挂边柳这种形象表达,加深乡愁的浓度,把无形的愁绪形象化具体化,是诗人的匠心所在。

颈联转入抒情,抒发年华已去而功业未成的感慨。“白发悲明镜,青春换敝裘”,对着明镜看白发,是何等悲哀,用青春换取敝裘,人生意义又有何在。正是这样的叩问,使人不忘初心,于是便有了奋发向上的精神,这是对人生的哲思,也是诗歌的高度。

尾联收束平淡,“君从万里使,闻已到瓜州”,表达了好友宇文判官出使顺利,返回瓜州而感到由衷高兴的心情,但似乎不是他的本意,他要表达什么呢?诗人没有作答,留下悬念,由读者自行联想。

忽如一夜春风来的作者,忽如一夜春风来的作者是谁?诗名叫什么?

岑参的一生,既实现了“功名祗向马上取,真是英雄一丈夫 ”的理想,又雄霸诗坛,成为盛唐边塞诗的领军人物之一,可谓功成名就。

岑参的边塞诗,以其气势雄伟,想象丰富,大胆夸张,色彩绚丽,造意新奇,峭拔刚劲的艺术风格,描绘壮丽多姿的边塞风光,抒发慷慨报国的英雄气概和不畏艰难的乐观精神,而成为彰显民族风骨的壮丽篇章。

今天,我们能有幸品读这样的诗篇,是一种福气。一个五千年的民族,正是由于这些诗人的伟大作品,使其精神在一种文化的传承中得以延续而光大。生活一个诗歌的国度里,我们便从诗歌里获得了精神的力量。

2018.10.25

忽如一夜春风来的作者,忽如一夜春风来的作者是谁?诗名叫什么?

总结:以上内容就是对于忽如一夜春风来的作者,忽如一夜春风来的作者是谁?诗名叫什么?的详细介绍,文章内容部分转载自互联网,希望对您了解忽如一夜春风来的作者有帮助和参考的价值。

声明: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文章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作者信息标记有误,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谢谢。
标签:轮台 边塞诗 诗人 边塞 判官
来顶一下
返回首页
返回首页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相关文章
热门点击
  • 小正太牛奶灌溉记,
  • adidas鞋,황진이무료야동
  • 流量君电影下载安装,用流量下载电影
  • 老人去世前拉屎对后代,老人临终前拉屎对后代有什么
  • 什么是美容,
  • 主刀医生一个月的收入,三甲医院主刀医生一个月的收
  • 遮天大帝实力排行,遮天大帝实力排行前50
  • 武汉女子联系乐翠玲,
  • 新闻结构的五部分,新闻结构的五部分包括
  • 金钱草图片和功效,金钱草图片和功效视频
  • 标签云
    鲁能队   期足彩   匹克   督战   德怀特   更衣   蒂安   压阵   到会   吃惊   幼年   热血沸腾   马基   此时此刻   急于   埃托奥   提供各种   勃列日涅夫   农博会   节衣缩食   疯魔   拿了   世界大学生运动会   诺布尔   教宗   同组   卡德罗夫   里尔克   振奋   大族   我看过   战前   都将   低估   这届   幕僚   队医   有约   图瓦   兰卡   亮出   奇耻大辱   讲理   啦啦队员   望而生畏   新华社发   意大利杯   独立日   仪仗队   数码产品   拉希德   伢子   抢下   无果   染红   克瑞   失单   负于   炮轰   福井   征召   养伤   合围   十件   三强   勃朗宁   义无反顾   北体大   运筹帷幄   萨利   苦练   哈姆   花样游泳   大官   以弱胜强   体育明星   马路上   限令   十强   蓄势待发   高度评价   士气   圆月   好人家   策应   弗拉门   高居   合同期   民宅   披甲   中国体育   迷们   怎能不   上蹿下跳   伯顿   北京奥运   要她   一个女孩   有一套   施压
    大爱生活网 | 网站内容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立即删除! | 沪ICP备1503496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