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实时热点

中国种业信息网官网,中国种业信息网官网大数据平台

发布时间:2022-04-27 12:42:52

导读: (报告监制/作者:东莞证券魏红梅)1 .种业简介1.1种业处于农业生产的上游。 农业是指农作物的生产活动,包括粮、棉、油、麻、丝、茶、糖、蔬菜、烟草、水果、药材等。 农业生产过程一般包括农田基本建设、土壤

中国种业信息网官网,中国种业信息网官网大数据平台

(报告出品方/作者:东莞证券,魏红梅)

1.种子行业简介

1.1 种子行业处于农业生产的上游

种子行业处于农业生产的上游。农业生产指农作物的生产活动,农作物包括粮、棉、油、 麻、丝、茶、糖、菜、烟、果、药等。农业生产流程一般包括农田基本建设,土壤耕作, 播种及栽植,田间管理,收割及农田运输。在上游端,种子被称作是农业的“芯片”,因 此,种子的培育成为上游端最重要的一环。

此外,用于提供营养的肥料和用于防治的农 药,以及现代化农业中代替人为劳动力的先进农业机械是上游的其他组成部分。上游的 这些农资原料决定了农户生产农作物约 4 成的成本。以玉米为例子,据农业农村网数据 显示,全国 2018 年玉米种植的平均种子费用为 55.72 元/亩,占据玉米种植总成本的 5.33%。上游端其他的化肥费、农药费和机械作业费分别占据种植总成本的 13.16%、1.64% 和 11.22%。中游端涉及了各种农作物的种植和生产。下游方面主要是农产品收割完成的 后续应用,主要有食用用途,工业加工,畜禽饲料等。

中国种业信息网官网,中国种业信息网官网大数据平台

1.2 我国种业起步较晚

中国种子行业的发展始于建国初期。我国种业起步较晚,一直到新中国成立之后才得以 初步建立并缓慢发展。中国种业发展至今已有 70 余年,其中包括四个发展阶段,分别是 自留种时期(1949 年-1957 年),初始育种期(1958 年-1977 年),初始工业化期(1978 年-1999 年)以及初始市场化期(2000 年至今)。

中国种业信息网官网,中国种业信息网官网大数据平台

2.我国种业市场规模保持增长,竞争格局相对分散

2.1 种业市场规模保持增长

全球种业市场规模保持增长。根据全球农业市场调研公司 Kynetec 统计,全球种业市场 规模(以出厂价格计算市场销售额)由 2014 年的 423 亿美元增长至 2020 年 463 亿美元, 年均复合增长率约为 1.5%。预计到 2025 年,全球种业整体市场规模将增长至 527 亿美 元,年均复合增速约为 2.6%,增长驱动力主要来自于生物育种渗透率不断上升、杂交作 物的推广、消费者对植物蛋白和蔬菜的需求不断上升等。

中国种业信息网官网,中国种业信息网官网大数据平台

中国种业市场规模居全球第二,增速快于全球市场。根据全球农业市场调研公司 Kynetec 统计数据,中国种业市场规模(以出厂价格计算市场销售额)由 2014 年的 482 亿元增 长至 2020 年 552 亿元,年均复合增长率约为 2.3%。我国种业市场规模已居全球第二, 仅次于美国,2020 年在全球市场占比达到 18.34%。预计到 2025 年,中国种业市场规模 将增长至 732 亿元,年均复合增速约为 5.8%,在全球市场占比将提升至 21.37%。我国 种业市场规模未来增长的驱动力主要来自生物育种、消费升级拉动高端蔬菜种子需求快 速增长等。

2.2 我国种业竞争格局相对分散

全球种业市场集中度较高。根据全球农业市场调研公司 Kynetec 统计数据,2020 年全球 种业市场 CR5 达到 52%,市场份额主要集中在拜耳、科迪华、先正达集团、巴斯夫和 Vilmorin。这几大龙头 2020 年全球市场份额分别约为 20%、17%、7%、4%和 4%。

中国种业信息网官网,中国种业信息网官网大数据平台

中国种业市场分散。根据全国农业技术推广服务中心和灼识咨询统计数据,2020 年中国 种业市场 CR5 仅为 12%,远远低于全球市场集中度。市场份额靠前的企业主要包括隆平 高科、先正达集团、北大荒垦丰种业、江苏大华种业和广东鲜美种苗。这几大龙头 2020 年中国市场份额分别仅为 4%、3%、2%、2%和 1%。

3.种子行业发展驱动力

3.1 多方政策支持

国家政策对种业发展起到关键作用。近年来,国家越发重视粮食安全和种业发展,出台 了多项规定促进种质资源库建立,保护新品种知识产权并鼓励种业商业化。1997 年,国 务院出台《植物新品种保护条例》,规定完成育种的单位或个人对品种享有排他的独占权, 规定植物新品种的审定由政府部门进行,初步形成了种业研发的知识产权保护。2000 年, 《中华人民共和国种子法》出台,开始鼓励单位和个人从事良种选育和开发,并进一步明确 保护植物新品种权所有人的合法权益,促进种业发展。2016 年《中华人民共和国种子法》重 新修订,对此前规定的种子新品种由政府审定变更为允许符合规定条件的种子企业对其自主 研发的主要农作物品种可以自行按照审定办法完成试验,达到审定标准的,品种审定委员会 应当颁发审定证书。

我国历年一号文件多次提到支持种业发展。从历年的一号文件内容来看,我国非常重视 种业的科研发展。在 2004 年至 2008 年期间,我国农业科研以国家资金支持,院校公益 性科研为主,不断提高国家科技投入用于农业科研的比重,并通过持续增加良种补贴来 推广优质种子的应用。自 2009 年起,我国逐渐重视种业龙头企业的发展,在一号文件中 多次提到培育重大农业龙头企业,由院校公益性科研逐步过渡至龙头企业承担农业科研, 关注优势新品种育种项目的推进。自 2019 年起,我国一号文件对种业发展的支持开始 向建立丰富优质的种质资源库,为种业企业科研提供支持转变。

2021 年密集出台种业相关文件。今年以来,我国加大对种业的支持与保护力度,密集出 台相关政策文件。2021 年 2 月,我国发布的一号文件再次强调要打好种业翻身仗,加强 种质资源保护开发利用,给予育种研究项目给予长期支持,支持种业龙头建立健全商业 化育种体系。2021 年 7 月,农业农村部印发《关于开展保护种业知识产权专项整治行动 的通知》全面推进种业监管,并集中开展种业知识产权保护专项整治行动。2021 年 9 月 印发的《种业振兴行动方案》,是继 1962 年出台《关于加强种子工作的决定》后,国家 再次对种业发展做出的重要部署。此次《种业振兴行动方案》提出了要全面加强种质资 源保护利用、大力推进种业创新攻关、扶持优势种业企业发展、提升种业基地建设水平、 严厉打击套牌侵权等违法行为五大行动,明确了分物种、分阶段的具体目标与任务,为 我国种业的后续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撑。

3.2 研发能力

研发能力是种业发展的核心驱动力。从全球种业巨头的发展历史来看,核心技术是种业 竞争的关键。以原全球种业巨头孟山都为例,孟山都原为农化集团,以农达除草剂为核 心产品。1996 年公司推出了抗农达大豆,实现了种子与农化产品捆绑销售,成功踏入农 业巨头领域,凭借强大的研发实力产生核心竞争力。早期美国种业同样以院校科研为主,孟山都等强大的农业巨头研发投入超越公共支出是美国种业进入快速发展期的主要驱 动因素。因此,我国同样需要重视种子企业的研发实力,充分利用市场导向促进种业发 展。

我国种业研发以院校为主,研产分离。我国作为农业大国,农业科研实力不容小觑,但 过往繁琐的审定流程导致种子企业缺乏研发动力,以销售为主,而我国的种业研发则以 国家出资,院校公益性科研为主,容易产生研产分离的现象,即研发成果与企业生产需 求不符合,或研发成果不适合大面积推广。根据《2021 中国农业产业发展报告》显示, 2004 年至 2018 年我国农业基于产出的技术效率指数 OTEI 仅增长 4.80%,其中三大主粮 的技术效率指数多为负值。这表明我国过往以院校为核心的种业技术发展存在研产分离 的现象,研究产生的技术成果未能得到广泛推广或技术并不能较好的提高生产效率、降 低生产成本等。

中国种业信息网官网,中国种业信息网官网大数据平台

我国的种子企业研发支出较低。在国际种子市场上,世界种业前四大巨头,拜尔、巴斯 夫、科迪华和先正达的研发水平和能力都处于行业的顶尖,而我国种子企业的研发支出 普遍较低。从研发支出来看,A 股上市公司的研发支出在 2016 年《中华人民共和国种子 法》修订审定条例,允许企业自行试验后进入了一轮新的快速增长期,但 2019 年出现下 滑趋势。A 股上市公司的研发支出合计最高不超过 7 亿元,远低于巴斯夫、先正达、科 迪华等全球种业龙头 2020 年平均超 110 亿元的研发支出。从研发支出占比来看,国内 隆平高科的研发投入占比最为突出,达到 10%,其他上市种业公司研发投入占营收比重 普遍在 6%以下。根据联合国粮农组织数据,中国在 2019 年的粮食总产量接近 6.64 亿 吨,约为全球粮食总产量的 24.4%,是全球第一粮食生产大国。但是,中国粮食产量与 国内种企的育种研发水平严重不匹配。

中国种业信息网官网,中国种业信息网官网大数据平台

立法保护产权,放宽审批限制,促进企业提高研发能力。在 2016 年前,我国对植物新 品种的知识产权保护力度不足,审定流程较为繁琐严格,导致私企研发动力较弱,企业 缺乏核心竞争力。随着我国对知识产权的保护日益完善及种业审定流程逐步放松,我国 涌现了一大批种业企业。2016 年《中华人民共和国种子法》修订后规定,只要符合规定 的种子企业,对其自主研发的主要农作物品种可以按照审定办法自行完成试验,达到审 定标准的,品种审定委员会应当颁发审定证书。该规定颁布后,我国种子企业新品种的 审定流程被大大缩短,效率大幅提高,刺激了种子企业的研发积极性。国内种业竞争也 因此加剧,导致中小种子企业在缺乏核心技术的情况下更容易被淘汰,倒逼企业提高研 发能力。

中国种业信息网官网,中国种业信息网官网大数据平台

3.3 并购整合

并购整合是种业的发展趋势。技术进步是提升农业生产效率的主要因素,而并购整合则 是推动种业企业研发能力提高的重要驱动因素。在主要种业企业的知识产权保护下,中 小种业企业难以突破大型种业企业形成的技术封锁。由于选种育种存在时间长、多轮育 种时间不确定等问题,种业企业的研发本身具有投入高、耗时长、成果出产率不高等特 点,中小型种业企业缺乏资金和技术,难以形成有效的研发实力。因此并购整合以迅速 提升规模,增强研发实力成为未来种业企业的发展趋势。

中国种业信息网官网,中国种业信息网官网大数据平台

从世界种业巨头的发展趋势来看,行业集中度不断提高。在 21 世纪初,世界种业初步 形成了以杜邦、先锋、拜尔、孟山都、陶氏、巴斯夫六大农化集团为主的竞争格局,自 2015 年开始,行业掀起了并购整合的浪潮,2015 年陶氏化学与杜邦先锋合并成立新公 司陶氏杜邦;2016 年中国化工集团成功收购先正达集团;同年拜尔收购孟山都。2019 年 陶氏杜邦拆分了农业部门成立科迪华,六大集团整合为四大集团,行业集中度进一步提 升。

4.转基因技术有望成为行业未来发展趋势

4.1 转基因育种技术简介

生物育种是培育优良生物的生物学技术。生物育种是利用遗传学、细胞生物学、现代生 物工程技术等方法原理培育生物新品种的过程,体现着当代生物科学研究的最新成果及 其应用。

全球生物育种市场规模有望加速增长。根据先正达招股说明书,Kynetec 数据显示,2015- 2020 年,全球生物育种试产规模从 210 亿美元上升至 224 亿美元,CAGR 为 1.3%。由于 生物育种在北美和南美的渗透率较高,从而导致市场规模增速放缓。根据 Kynetec,2020 年生物育种在全球种业市场中的占比约为 48.5%。根据先正达招股说明书,预计全球生 物育种市场规模在 2025 年将达到 264 亿美元,2020-2025 年复合增长率为 3.3%,预计 生物育种在中国的推广应用将成为市场增速上行的原因之一。

中国种业信息网官网,中国种业信息网官网大数据平台

转基因技术是现代生物技术的核心,而转基因育种是生物育种的一种。转基因技术是利 用现代生物技术,将人们期望的目标基因,经过人工分离、重组后,导入并整合到生物 体的基因组中,从而改善生物原有的性状或赋予其新的优良性状。除了转入新的外源基 因外,还可以通过转基因技术对生物体基因的加工、敲除、屏蔽等方法改变生物体的遗 传特性,获得人们希望得到的性状。运用转基因技术培育高产、优质、多抗、高效的新 品种,能够降低农药、肥料投入,对缓解资源约束、保护生态环境、改善产品品质、拓 展农业功能等具有重要作用。转基因技术被广泛应用于社会各个领域,常见的有转基因 农作物、转基因疫苗、转基因食品等。含有转基因作物成分的食品被称之为转基因食品, 与非转基因食品具有同样的安全性。

转基因育种和传统育种技术一脉相承。育种技术主要包括驯化、人工育种、诱变育种、杂交育种、分子标记辅助育种、转基因育种等。育种技术不断发展,育种效率不断得以 提升。转基因育种和传统育种技术一脉相承,本质上都是通过改变基因的组成来获得优 良性状。

中国种业信息网官网,中国种业信息网官网大数据平台

相对传统育种而言,转基因育种的社会经济效应更显著。作物转基因育种,利 用转基因技术培育作物优良品种,是 20 世纪 80 年代兴起的新的作物育种技术。 从技术原理上看,传统育种的原理是品种杂交,转基因育种的原理是基因定向转 移。从技术特点来看,传统育种只能在生物种内个体进行,而转基因育种不受生 物体间亲缘关系的限制。同时,传统育种一般作用于生物个体水平,操作对象是 整个基因组,选育周期长,工作量大;而转基因育种的目标明确,更利于控制和 预测所培育后代的表现情况。除经济效益外,转基因技术还能完成一些传统育种 技术暂时无法达到的目的,例如抗虫和抗除草剂的基因。目前,我国大面积应用 的转基因作物有抗虫棉花和抗草甘膦除草剂作物。

转基因育种与传统育种相结合,有望推动农业持续快速健康地发展。农业农村 部科技教育司提及,全球转基因技术的研发实践结果显示,结合常规育种技术, 抗虫和抗除草剂等转基因作物能够产生多种优势,包括提高产量、防止减产、减 少农药和化肥的使用、提高作物抗虫、耐除草剂、耐盐、抗旱等能力,更好地提 高农产品品质并保护生态环境。(报告来源:未来智库)

中国种业信息网官网,中国种业信息网官网大数据平台

4.2 转基因作物市场概况

4.2.1 我国转基因作物面积较小

20 世纪末至今,全球转基因作物种植面积整体保持增长趋势,其中发展中国家近年来表 现更强。根据 Wind,1996-2019 年,全球转基因作物种植面积从 170 万公顷上升至 19040 万公顷,期间 CAGR 为 22.77%。同期,发展中国家转基因作物种植面积的复合增速为 35.41%,是发达国家转基因作物种植面积复合增速的 1.89 倍。2019 年,发达国家和发 展中国家的转基因作物种植面积分别为 8378 万公顷和 10662 万公顷,占比分别为 44%和 56%。从占比分析,1996-2019 年,发达国家转基因作物种植面积占比从 94.12%下滑至 44.00%,发展中国家转基因作物种植面积占比从 5.88%攀升至 56.00%。从国家数量来看, Wind 数据显示,2019 年开展转基因作物种植的国家共有 29 个,其中发达国家 5 个,发 展中国家 24 个。

中国种业信息网官网,中国种业信息网官网大数据平台

全球转基因作物种植行业集中度较高。纵观全球,美国是全球最大的转基因作物种植国 家,虽然近年来美国的转基因作物种植面积占全球比重在逐渐下降,但整体种植面积整体趋势向上。根据 Wind,2019 年美国的转基因作物种植面积为 7150 万公顷,占全球比 重为 37.55%。巴西是目前第二大转基因作物种植国,自 2003 年起转基因作物种植面积 快速扩张。根据 Wind,2019 年巴西的转基因作物种植面积为 5280 万公顷,占全球比重 为 27.73%,仅次于美国。2019 年,转基因作物种植面积全球占比 TOP10 的国家包括美 国、巴西、阿根廷、印度、加拿大、中国、巴拉圭、南非、巴基斯坦、玻利维亚,CR3 高 达 77.89%,CR5 超过 90%。

中国种业信息网官网,中国种业信息网官网大数据平台

我国转基因作物种植面积较小,占全球比重较低。根据 Wind, 2019 年中国的转基因作 物种植面积为 320 万公顷,占全球比重为 1.68%,排全球第八位。1997 年开始的十年间, 我国转基因作物种植面积快速增长,但随着政策收紧后,我国转基因种植发展缓慢。2016 年重提转基因商业化,未见明显成效。可见,我国转基因种植行业成长与国家政策息息 相关。2020 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首次强调种子问题,转基因作物种植面积有望迎来新 一轮扩张。

中国种业信息网官网,中国种业信息网官网大数据平台

4.2.2 我国转基因作物品种较少

玉米和大豆是全球转基因作物的主要品类。根据 Wind,1996-2019 年,大豆、玉米、棉 花、油菜等转基因作物在全球的种植面积逐渐增加,期间四个品种的复合增速分别为 25.44%、25.99%、16.28%和 22.22%。2019 年,全球大豆、玉米、棉花、油菜的种植面积 分别为 9,190 万公顷、6,090 万公顷、2,570 万公顷和 1,010 万公顷;其中大豆和玉米 占比分别达到 48%和 32%,是主要的转基因作物品种。

中国种业信息网官网,中国种业信息网官网大数据平台

转基因玉米获得批准的数量最多,发达国家的转基因作物事件获得批准数量更多。按品种来看,Wind 数据显示,2006-2019 年,转基因玉米的获批数量都远超棉花、油菜、大 豆等品类,2017 年转基因玉米获批数量更是高达 232 个。分国家来看,美国和日本轮流 争夺转基因作物事件获得批准数量最多的国家,绝对数量上遥遥领先其他国家。其次, 近年来加拿大的转基因作物事件获得批准数量稳居行业第三。根据 Wind,2019 年,美 国、日本、加拿大的转基因作物事件获得批准数量分别为 539、493 和 429 个。

与国外相比,我国转基因作物品类少。根据前瞻产业研究院,2019 年,美国的转基因作 物有玉米、大豆、棉花、油菜、甜菜、木瓜、南瓜、苹果等,加拿大的转基因作物亦包 括油菜、大豆、玉米、甜菜、苜蓿、苹果,而中国的转基因作物仅有棉花和木瓜。虽然 我国有转基因水稻、转基因玉米、转基因大豆品种获得生物(生产应用)安全证书,但 一直未批准用于商业化生产。

中国种业信息网官网,中国种业信息网官网大数据平台

转基因种植大国的转基因平均应用率高。根据前瞻产业研究院,2019 年,美国、巴西、 阿根廷、加拿大、印度的转基因平均应用率分别为 95%、94%、100%、90%、94%,已经是 接近饱和的水平。若有新的转基因作物和性状批准并进行商业化,上述国家的转基因面 积将有机会进一步扩大。

4.3 我国转基因商业化进程有望加速

4.3.1 转基因商业化需要安全证书

转基因种子获得安全证书的流程周期较长。根据我国现行种子法规定,转基因种子需要 经历安全证书获批和种子审定上市两个阶段,才能正式推出市场。根据前瞻产业研究院, 我国转基因种子安全证书的获批流程分为 5 步,分别为实验研究(1-2 年)、中间试验 (1-2 年)、环境释放(1-2 年)、生产性试验(1-2 年)、申请安全证书(3-5 年)。整个 生物安全证书申请获批流程较长,需要 7-13 年。获得生产应用安全证书,是粮食作物国 产转基因品种商业化的第一步。在拿到生物安全证书后,后续还需要通过品种审定、登 记审批、申请生产经营许可证,才能商业化应用。其中品种审定尤其重要,相当于商业 化应用的放行条。

中国种业信息网官网,中国种业信息网官网大数据平台

2019 年末以来,国家连续颁发多个转基因农作物安全证书,为转基因商业化发展奠定基 础。目前,我国总共发放了多次农作物的转基因生物安全证书,前四次分别在 1997、1999、 2006 和 2009。自从 2009 年国家颁发了 2 个转基因水稻和 1 个转基因玉米安全证书后, 10 年间我国转基因种子的研发如火如荼地进行,但期间都没有新的转基因农作物品种获 批生物安全证书。间隔 10 年后,2020 年至今,国家连续颁发多个转基因粮食作物安全 证书,主要是转基因玉米和转基因大豆品种。转基因玉米和转基因大豆的种植面积占全 球比重接近八成,我国近两年连续颁发 4 个转基因玉米和 3 个转基因大豆的生物安全证 书,为我国转基因玉米和转基因大豆的商业化打下基础,未来有望加速推进转基因农作 物商业化进程,追赶国际种业市场。

4.3.2 政策加速推动我国转基因商业化进程

近年来,我国转基因行业扶持政策频出,将推动转基因商业化加速前行。2020 年 3 月, 农村农业部发布《2020 年种业市场监管工作方案》,提及要严查非法转基因种子,严格 监督种子质量,加强植物新品种权保护。2020 年 12 月,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中央农村 工作会议强调了解决种子问题的重要性,提出要开展种源“卡脖子”技术攻关,有序推 进生物育种产业化应用。2021 年 2 月,一号文件再次出台,明确提出,要尊重科学、严 格监管、有序推进生物育种产业化应用。对于农业转基因的产业化应用,继续本着尊重 科学、严格监管、依法依规、确保安全的原则有序推进。

同月,农业农村部官网发布了 《关于鼓励农业转基因生物原始创新和规范生物材料转移转让转育的通知》,提出要进 一步促进和规范农业转基因生物研发应用相关活动。2021 年 7 月,中央全面深化改革委 员会第二十次会议召开,审议通过了《种业振兴行动方案》,打好种业翻身仗,加快推进 种业振兴。国家频频提及转基因商业化,表明国家对转基因商业化的支持和鼓励,亦体 现国家对转基因商业化的信心,推广力度有望加大,推广进程有望进一步加快。

4.4 转基因技术有望成为未来农业发展趋势

转基因玉米商业化符合我国转基因发展路线,优势显著。①玉米在我国主要用于饲料消 费和工业消费,食用部分比重较小,处于间接食用和食用之间,商业化推动难度相对较 小。②虫害是造成玉米减产的重要因素之一,包括玉米螟、玉米蓟马、草地贪夜蛾等。 2019 年和 2020 年草地贪夜蛾入侵我国,形势严峻。因此,利用转基因技术培育抗虫玉 米新品种,成为玉米育种的主要途径。2019 年获批的瑞丰 125 转基因玉米,可减少 80% 的杀虫剂用量。③玉米有可能受草甘膦等除草剂影响。温度以及用药方法都有可能使得 草甘膦对玉米造成伤害。而耐除草剂玉米可以提高玉米对除草剂的耐受能力。综上,转 基因玉米通过减轻虫害和除草剂伤害,可以提升玉米的单亩产量,同时降低生产成本。

转基因大豆商业化,可以缓解我国大豆市场依赖进口的局面。我国超过八成的大豆都来 自于进口,易受国际因素影响。抗除草剂大豆在全球范围内大规模推广,对非选择性除 草剂有高度耐受性,使用草甘膦除草剂不会影响大豆产量,其他的杂草则会被草甘膦杀 死。我国大豆产量低于美国、巴西等国家的原因,除耕地资源和农业生产方式外,主要 就在于抗除草剂转基因大豆。转基因大豆商业化,可以提高我国大豆的单亩产量,减少 进口的依赖,进一步保障国家粮食安全。

5.国内主要种子作物分析

5.1 玉米

5.1.1 我国玉米产量近五年趋于平稳,是全球第二大玉米生产国

受玉米结构调整政策的影响,我国玉米近几年播种面积有所下降。玉米目前在我国农作 物中的市场份额最高,主要种植区域在东北与华北地区。2008 年,为提高农户玉米生产 积极性,国家在东北三省和内蒙古自治区实施了玉米临时收储政策,按每年一定的收购 价格向农户收购玉米,并逐年提高玉米的临储价格。临时收储政策的实施,使农民的种 植积极性得到了提高。2008-2015 年,我国玉米播种面积不断增加,从 3098 万公顷增加 至 4497 万公顷,年均复合增速为 5.47%。

随着播种面积的持续扩展,我国玉米出现了供 过于求的现象。为解决市场供需不匹配的问题,国家于 2016 年出台一系列政策优化玉米的供需结构。2016 年,中央一号文件提出按照市场定价、价补分离的原则,积极稳妥 推进玉米收储制度改革,完善玉米的市场价格机制。2016 年 3 月,国家取消玉米临时收 储政策,决定实施“市场化收购”加“补贴”的新机制;2016 年 4 月,国家印发《全国 种植业结构调整规划》,拟五年内调减玉米种植面积 5000 万亩,提出玉米调减政策。此 后,我国玉米播种面积出现下降。2016-2020 年,我国玉米播种面积从 4418 万公顷减少 至 4126 万公顷,年均复合增速分别为-1.69%。

中国种业信息网官网,中国种业信息网官网大数据平台

我国玉米单产整体呈上行趋势,与美国相比有一定的差距。随着玉米种子的培育技术逐 步成熟,品种不断迭代升级,我国玉米单产近几年整体呈上行趋势。21 世纪初,我国玉 米品种为第五代,单产在 4.6 吨/公顷-5.3 吨/公顷之间。2004-2010 年,我国玉米品种 升级为第六代,在此期间单产区间提高至 5.8-5.6 吨/公顷之间。2010 年后,玉米种子 为第六代半,单产从 5.6 吨/公顷上升至 2020 年的 6.1 吨/公顷。将我国的玉米单产与 全球主要玉米生产国进行对比,可以看出我国玉米单产高于全球与巴西的水平。由于美 国研发投入较大,且转基因技术较为成熟,我国玉米单产与美国相比仍存在一定的差距。 2020 年,我国玉米单产为 6.10 吨/公顷,全球与美国的玉米单产分别为 5.85 吨/公顷与 11.07 吨/公顷。在玉米品种与技术不断成熟完善的背景下,预计我国玉米单产后续仍有 上行空间。

中国种业信息网官网,中国种业信息网官网大数据平台

我国玉米产量近五年趋于平稳,是全球第二大玉米生产国。玉米的产量主要受播种面积 与单产的影响。近几年,在我国玉米播种面积有所下降与单产震荡上行的背景下,我国 玉米产量近五年基本维持稳定。2020 年,我国玉米产量为 260.67 百万吨,同比下降 0.04%。 2016-2020 年,我国玉米产量从 263.61 百万吨下降至 260.67 百万吨,年均复合增速为 -0.28%。从全球来看,我国是第二大玉米生产国。2020 年,我国玉米产量在全球占比为 23.37%,仅次于玉米产量占比为 32.13%的美国。

中国种业信息网官网,中国种业信息网官网大数据平台

我国玉米基本自给自足,进口依赖度低。我国玉米自给率约 95%以上,进口依赖度低。 虽然我国进口依赖度低,但从全球各国的进口量来看,我国目前是全球最大的玉米进口 国,出口数量很少。近几年,我国玉米进口量整体呈波动上升趋势。2011-2019 年,我 国玉米进口量从 5.23 百万吨增加至 7.58 百万吨。2020 年,我国玉米进口量达到 28 百 万吨,同比增长 269.39%,进口量占全球玉米进口量的 15.02%,玉米进口依存度达 9.7%,创下历史新高。一方面,受疫情影响,我国部分玉米企业停产停工,国内玉米价格大涨, 进口替代需求增加。叠加新粮上市之前,东北遭受台风,对玉米造成了不同程度的减产。 另一方面,2020 年初,中美签署第一阶段经贸协议,协议内容包括未来两年我国承诺将 增购美国的农产品,一定程度拉高了我国玉米进口量。

中国种业信息网官网,中国种业信息网官网大数据平台

5.1.2 我国玉米需求主要来自饲料,玉米消费量稳步增加

我国玉米需求主要来自饲料。从玉米的消费结构来看,玉米的下游消费端主要包括饲料 消费、工业消费与食用等其他消费。由于玉米是饲料的主要原料,饲料消费是玉米需求 的主要来源。2020 年玉米消费中的饲料消费占比为 71%;其次为工业消费,制成玉米淀 粉等加工品,后续进一步加工为淀粉、酒精、柠檬酸等产品,占比约 24%;而食用等其 他消费占比甚微,约为 5%。

中国种业信息网官网,中国种业信息网官网大数据平台

我国玉米消费量稳步增加。目前,我国是全球第二大玉米消费国,仅次于美国。玉米是 饲料的主要原料,而生猪养殖是饲料消费的第一大来源。根据我国猪周期的实际情况, 最近一次猪周期从 2018 年 5 月开始。受益于生猪价格的上行与产能的扩张,我国玉米 饲料消费量稳步提升。2020 年,我国玉米饲料消费量为 203 百万吨,同比增长 5.18%。 2011-2020 年,我国玉米饲料消费量从 131 百万吨增加至 203 百万吨,年均复合增速为 4.98%。在饲料玉米消费量增加的带动下,我国玉米总消费量整体呈增加态势。2020 年, 我国玉米消费量为 285 百万吨,同比增长 2.52%。2011-2020 年,我国玉米消费量从 188 百万吨增加至 285 百万吨,年均复合增速为 4.73%。

5.1.3 玉米价格或维持高位震荡,短期存在回落预期

我国玉米价格今年以来有所回落。2016 年 3 月,国家取消玉米临时收储政策后, 我国玉米价格出现较大下滑,2017 年 3 月价格达到最低值 1508.24 元/吨。此后, 玉米价格探底回升。2020 年,在生猪产能持续增加的情况下,猪用饲料需求上升, 拉动我国玉米价格大幅上涨。今年以来玉米价格有所回落,但仍处于相对高位水 平。

中国种业信息网官网,中国种业信息网官网大数据平台

生猪产能环比去化或对玉米饲料需求趋缓。2018 年 8 月,我国出现非洲猪瘟。叠 加国家出台的一系列政策,我国生猪存栏与能繁母猪存栏数量出现了快速下降。 截至 2019 年 12 月,我国生猪存栏与能繁母猪存栏数量分别为 1.95 亿头与 2045 万头,创下历史新低。随着非洲猪瘟得到控制与政策趋缓,我国生猪存栏与能繁 母猪存栏持续恢复。2021 年三季度末,我国生猪存栏约 4.38 亿头,能繁殖母猪存 栏 4459 万头。与 6 月相比,我国生猪与能繁母猪存栏量环比已出现下降。结合我 国目前猪周期的进展情况,若生猪产能后续持续环比去化,对玉米的饲料需求或 趋缓。

中国种业信息网官网,中国种业信息网官网大数据平台

我国玉米的库消比近几年持续下降,库存压力得到缓解。国家在 2008 年以来实施 玉米临时收储政策后,农民的种植积极性大幅提高,玉米库消比在 2015 年达到118.92%。2016 年,我国取消临储政策,我国玉米的库消比此后逐年下降。2020 年, 我国玉米库消比为 37.11%,库存压力已得到有效缓解。

病虫害或将影响我国玉米单产。2019 年 1 月,草地贪夜蛾首次在我国云南发现后, 迅速扩展至南方各省。草地贪夜蛾喜食禾草科植物,可危害 80 多种作物,尤其喜食 玉米植株的叶片。2021 年 6 月下旬以来,草地贪夜蛾扩散速度加快,幼虫发生范围明显 向北部扩展。截至 2021 年 7 月 7 日,草地贪夜蛾在全国 19 个省份 868 个县市的发生面 积同比增长 19%。预计草地贪夜蛾或将对我国今年玉米的单产造成一定的影响,进而影 响我国玉米供给。(报告来源:未来智库)

中国种业信息网官网,中国种业信息网官网大数据平台

拉尼娜现象或使我国明年玉米播种时间推迟。拉尼娜现象是指在赤道中、东太平 洋地区水温出现异常大范围偏冷,强度和持续时间达到一定条件的冷水现象,同时 也伴随着全球性气候混乱。拉尼娜现象主要通过影响降水量影响农产品产量,进 而影响农产品价格波动。美国 NOAA&IRI 在 10 月 18 日的预测报告中指出,拉尼娜 气候特征正在发展形成中。海洋大气系统指数反映拉尼娜气候将重现,且持续到 2021 年 12 月-2022 年 2 月的概率高达 87%。

受播种与收获时间不同的影响,2020 年的拉尼娜现象对南半球影响较大,使全球第三大玉米生产国巴西减产 15.6%,使 第四大玉米生产国阿根廷减产 2%。根据 USDA 与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数据显示,2020 年末,全球玉米产量为 1115.50 百万吨,同比下降 0.28%;全球玉米价格为 199.18 美元/公吨,同比增加 19.23%。今年以来玉米价格有所回落。从国内来看,我国玉 米主要种植区主要在华北黄淮及东北地区,玉米已进入收割阶段,拉尼娜对玉米 的影响有限。若拉尼娜持续至明年,或使我国次年的玉米播种推迟,进而影响玉 米的整体生产。

新粮上市或使玉米价格短期存在回落预期。今年以来,因产区新粮上市节奏偏慢, 且需求表现疲软,我国玉米价格出现了一定的回落。新季玉米将从 11 月中旬后大 量上市,玉米短期或存在进一步的回落预期。

中国种业信息网官网,中国种业信息网官网大数据平台

玉米价格或维持高位震荡,短期存在回落预期。2016 年国家提出玉米调减政策后, 我国玉米供给整体偏紧,玉米库消比持续下降。叠加病虫害等扰动因素,对玉米 价格形成一定支撑,预计价格下跌空间相对有限。2020 年,在生猪产能进一步增 加带动猪饲料需求大幅增加后,今年 6 月以来生猪产能环比有所去化,预计市场 对玉米的饲料需求趋缓,玉米价格或维持高位震荡。短期来看,新季玉米将从 11 月中旬后大量上市,玉米价格短期或存在一定的回落预期。

5.2 水稻

5.2.1 我国水稻种植面积企稳,是全球最大的水稻生产国

我国水稻种植面积企稳。水稻在我国农作物中的市场份额位居第二,90%以上的水 稻种植分布在秦岭、淮河以南地区。2004 年,国务院发布《关于进一步深化粮食 流通体制改革的意见》,决定在粮食主产区实行最低收购价格,水稻的最低价格制 度从此拉开帷幕。在最低收购价托市的作用下,农民种植水稻的积极性提高,水 稻种植面积持续增加。2004-2015 年,我国水稻种植面积从 2837.88 万公顷增加至 3078.41 万公顷。

随着种植面积增加,水稻的库存压力显现。2015 年,国家进行农 业供给侧改革,首次下调早籼稻的最低收购价格。次年,再次下调早籼稻、中晚籼 稻和粳稻的价格。随后,我国水稻种植面积出现较大下滑。2016-2019 年,我国水 稻种植面积从 3074.67 万公顷下降至 2969.4 万公顷。为提高我国水稻种植的积极 性,2020 年国家新增 36.7 亿元支持南方地区恢复双季稻生产,并提高早籼稻及中 晚籼稻最低收购价,以提振市场预期。2020 年,我国水稻种植面积为 3007.6 万公 顷,同比增加 1.29%,水稻种植面积企稳。

中国种业信息网官网,中国种业信息网官网大数据平台

我国水稻单产稳中有升,单产处于全球中位水平。我国水稻的发展较为迅速,杂 交水稻品种的研发使我国水稻种植逐步向高产型与优质型转变。随着水稻品种试 验渠道多元化与产品结构的优化升级,目前我国审定水稻品种总体的优质化率已 超过 50%,进而带动我国水稻单产持续上行。2006-2020 年,我国水稻单产从 6279.60 公斤/公顷增加至 7044.00 公斤/公顷。2020 年,由于长江中下游部分地区 早稻生长期间遭遇严重洪涝灾害,水稻单产同比下降 0.21%。根据国家统计局与联 合国粮农组织发布的数据来看,2019 年,澳大利亚与美国的单产分别为 8771 公 斤/公顷与 8373.50 公斤/公顷,印度与印度尼西亚的单产分别为 4057.70 公斤/公 顷与 5113.70 公斤/公顷,我国水稻单产处于全球中位水平。随着研发能力持续增 强与品种优化,预计我国水稻单产后续或维持上行趋势。

中国种业信息网官网,中国种业信息网官网大数据平台

我国水稻产量 2020 年同比增加,目前是全球第一大水稻生产国。在播种面积与单产的 综合作用下,我国水稻产量在 2017-2019 年出现下滑,2020 年同比增加。2020 年,我国 水稻产量为 21186 万吨,同比增加 0.22%。目前,全球前三大水稻生产国分别为中国、 印度与印度尼西亚。2020 年,我国水稻产量在全球占比为 37.31%,位居世界第一,印度 与印度尼西亚 31.97%与 15.91%。

中国种业信息网官网,中国种业信息网官网大数据平台

我国水稻基本自给自足,进口依赖度低。与玉米类似,我国水稻的自给率约 98%左右, 基本可以自给自足,出口量很少,其他国家对我国水稻的影响有限。由于我国人数众多, 从全球各国的进口量看,我国仍然是全球最大的水稻进口国。近几年,我国水稻进口量 整体呈波动上升态势。2011-2019 年,我国水稻进口量从 2800 千吨增加至 3520 千吨。 去年受疫情影响,我国部分水稻企业停产停工。叠加中美签订第一阶段经贸协议,我国 水稻 2020 年进口量达到 7100 千吨,同比增长 101.70%,进口依存度 3.2%。

5.2.2 食用消费是水稻的主要需求来源

食用消费是我国水稻的主要需求来源。从水稻的消费结构来看,水稻的下游消费端主要 体现在食用消费、工业消费与饲用消费。与玉米有所不同,我国水稻的主要需求来源 为食用消费,即食用大米和米制品加工。2020 年,食用消费占据水稻消费需求的 85%;工业消费与饲用消费分别占比为 7.5%与 7.5%。

中国种业信息网官网,中国种业信息网官网大数据平台

我国水稻消费量稳步增加。食用消费是水稻的主要需求来源,而我国是世界人口最多的 国家,造就了我国同时也是全球最大的水稻消费国。随着我国人口数量的增长,我国水 稻消费量稳步增加。2020 年,我国人口数量为 14.12 亿人,同比增长 0.86%;对应水稻 消费量为 21962 万吨,同比增长 6.19%。

中国种业信息网官网,中国种业信息网官网大数据平台

5.2.3 预计水稻价格平稳运行

我国水稻价格 2020 年回升。2015 年与 2016 年,国家下调水稻的最低收购价格后, 我国水稻价格有所下降。受疫情、自然灾害等多因素影响,我国水稻价格在去年 有所回升。2020 年,我国水稻生产价格指数为 100.81,同比增长 4.51%。目前, 我国水稻价格处于近五年相对高位水平。

我国水稻库消比维持在较高水平,仍有库存压力。在 2004 年我国出台最低收购价 格后,农民的种植积极性大幅提升,水稻的库消比持续增加。2011-2015 年,我国 水稻的库消比从 17.03%迅速增加至 66.03%。为缓解库存压力,国家相继在 2015 年与 2016 年下调最低收购价格。我国水稻的库消比在 2017 年达到顶峰后有所回 落。2020 年,由于玉米价格大幅上涨,部分企业将水稻作为玉米的替代产品,从而使水稻库消比在去年得到了较大的缓解。但总体来看,我国水稻的库消比仍处 在相对高位的水平,使价格上涨存在一定的压力。

中国种业信息网官网,中国种业信息网官网大数据平台

拉尼娜预计对水稻影响有限。通常拉尼娜现象会给我国长江和珠江流域等水稻主 产区带来干燥的天气,而给印度、印度尼西亚、孟加拉国等国带来湿润的天气。目 前,市场预计拉尼娜正在形成,并有望延续到 2021 年 12 月-2022 年 2 月。对于 我国水稻种植而言,两季稻十一月完成收割。若因外部因素使收割进程放缓,长 江与珠江的引流灌溉亦可应对短期拉尼娜带来的干旱冲击。此外,我国早稻的播 种时间在明年的 3 月底 4 月初,因此预计拉尼娜对我国水稻的影响有限。

托市收购预案的启动与托市收购范围的扩大或对价格起到一定的支撑。今年我国 新粮供应充足,使我国部分主产区的新稻收购价格在最低收购价附近徘徊,黑龙 江省部分产区的收购价已低于最低收购价一段时间,托市收购预案启动的预期较 为强烈。国家近日在部分主产区启动了稻谷最低收购价预案,预计短期价格有望 企稳并回升至最低收购价附近。从收购范围来看,目前湖南、江苏与四川亦启动 了托市收购,托市收购范围大于 2020 年,利好市场情绪。托市政策启动后,预计 对水稻的价格起到一定的支撑作用。但由于新稻市场供大于求的局面短期内不会 发生实质性的改变,预计价格短期以震荡为主。

预计水稻价格平稳运行。目前,下游食用消费对水稻的需求相对稳定,预计拉尼 娜对我国水稻影响亦相对有限。从库存来看,我国水稻的库消比仍处于相对高位 水平,今年新粮供应充足,托市收购预案的启动与托市收购范围的扩大或对价格 起到一定的支撑。但新稻市场供大于求的局面短期内不会发生实质性的改变,对 水稻价格的上涨形成了一定的压力。因此,预计水稻价格或以平稳运行为主。

5.3 小麦

5.3.1 我国小麦产量近几年稳中有升,是全球最大的小麦生产国

近几年我国小麦种植面积逐年下降。分品类看,根据播种时间的不同,我国小麦 可分为春小麦与冬小麦。春小麦是指春节过后播种、8 至 9 月份收获的小麦;冬小 麦是指在 9 至 10 月份播种,次年 4 至 5 月份收获的小麦。分区域看,我国有三大 小麦主产区:秦岭淮河以北、长城以南的冬小麦区,该区域冬小麦产量约占全国 小麦总产量的 56%左右,是我国小麦的主要生产区域。

此外,还包括秦岭淮河以 南的冬小麦区以及长城以北的春小麦区。为了保护粮食安全与维护农户的利益, 自 2006 年起,我国开始实施小麦最低收购价格制度。2006-2014 年,国家连续 6 年上调小麦的最低收购价格,小麦的种植面积从 2361.30 万公顷增加至 2447.23 万公顷。2015 年起,国家开始进行农业供给结构性改革,2015-2017 年期间,我 国小麦的最低收购价格维持在与 2014 年的同等水平,小麦种植面积从 2015 年的 2459.65 万公顷下降至 2017 年的 2450.80 万公顷。在玉米与水稻最低收购价格下 降的背景下,国家于 2018 年首次下调小麦的最低收购价格。叠加部分地区退耕还 林还草减少小麦种植,我国小麦播种面积进一步下滑。2020 年,我国小麦播种面 积为 2338 万公顷,同比下降 1.47%。

中国种业信息网官网,中国种业信息网官网大数据平台

我国小麦单产稳步提高,在全球具有一定的竞争优势。随着新型小麦优良品种推广,精 耕深种、统防统治等田间管理技术的进步,我国小麦单产稳步提高。2020 年,我国小麦 单产为 5.74 吨/公顷,同比增长 2.0%。2006-2020 年,我国小麦单产从 4.59 吨/公顷增 加至 5.74 吨/公顷。将我国小麦的单产与全球主要国家进行对比,可以看出我国小麦单 产在全球具有一定的竞争优势,领先于美国、印度等世界其他国家。在小麦品种与技术 不断成熟完善的背景下,预计我国小麦单产后续仍有上行空间。

中国种业信息网官网,中国种业信息网官网大数据平台

我国小麦产量近几年稳中有升,是全球最大的小麦生产国。虽然我国小麦的种植面积近 几年有所下降,但在小麦单产增加的情况下,我国小麦产量近几年稳中有升。2020 年, 我国小麦产量为 134.25 百万吨,同比增长 0.49%;2016-2020 年,我国小麦产量从 133.27 百万吨增加至 134.25 百万吨,年均复合增速为 0.18%。从全球来看,小麦产量分布相对 分散,目前我国是全球第一大小麦生产国。2020 年,我国小麦产量在全球占比为 17.33%; 印度和俄罗斯分别位居第二与第三,产量占比分别为 13.92%与 11.02%。

我国小麦基本自给自足。与玉米、水稻类似,我国小麦的进口依赖度低,出口量极少。 近几年,我国小麦进口量波动上升。2011-2019 年,我国小麦进口量从 2.93 百万吨增加 至 5.38 百万吨。2020 年中美第一阶段经贸协议签署后,我国将增加对美国小麦的采购。 叠加疫情影响,我国粮食价格走高,使我国小麦的进口量增加。2020 年,我国小麦进口量为 10.62 百万吨,同比增长 97.4%,进口依存度达到 7.3%。

5.3.2 食用消费在小麦的消费占比中最高

食用消费在小麦的消费占比中最高。从小麦的消费结构看,下游消费端主要体现在食用 消费、饲用消费与工业消费与种用消费。其中,食用消费在小麦的消费占比中最高, 为 65%;饲用消费占比为 21%;工业消费与种用消费占比分别为 9%与 5%。

饲料用途增加,我国小麦 2020 年消费量实现较大增幅。食用消费是我国小麦的主要需 求来源,饲用消费为小麦的第二大需求来源。在生猪产能处于相对高位的情况下,对饲 料的消费需求相应增加。由于小麦与玉米具有一定的替代性,在玉米库消比下降的情况下,为了维持饲料粮的供需平衡,我国去年加大了小麦的饲料消费用途,小麦的消费量 实现较大增长。2020 年,我国小麦消费量为 150 百万吨,同比增长 19.05%。

中国种业信息网官网,中国种业信息网官网大数据平台

5.3.3 小麦价格短期涨势趋弱

我国小麦价格今年以来震荡上行。2006 年,国家上调小麦的最低收购价格后使小 麦的价格在 2014 年前有所上升。而后,小麦价格随着国家下调小麦的最低收购价 格而下降。2020 年。我国小麦价格波动提高。受小麦价格上涨等因素的影响,主 要种植小麦的主体对 2021 年小麦的价格预期较高,出现一定的惜售心理,小麦价 格今年以来震荡上行。

我国小麦的库消比维持在较高水平。2011 年以来,我国小麦库消比持续增加。2011- 2019 年,我国小麦的库消比从 31.92%增加至 122.97%,远超过国际公认的 40%合 理水平,小麦拥有较大的库存压力。在生猪产能处于相对高位的情况下,我国加大了 小麦的饲料消费用途,小麦的消费量在 2020 年增幅较大。2020 年,我国小麦库消比为 104.61%,同比下降 18.36 个百分点。但我国小麦的库消比仍维持在较高水平,价格大幅 上涨的压力较大。

中国种业信息网官网,中国种业信息网官网大数据平台

小麦的饲料替代性价比降低。今年以来,玉米价格持续下降。叠加近期玉米秋粮逐步上 市,玉米价格短期或有所回落。而小麦的价格今年以来总体呈上涨趋势,使小麦的饲料 替代性价比降低。部分企业表示已开始减少小麦的用量,换回玉米作为饲料。小麦的饲料需求或有所下降。

临储拍卖落地,小麦短期上涨压力较大。10 月 14 日,国家粮食和物资储备后公布 2022 年国家继续在小麦主产区实行最低收购价政策。2022 年生产的小麦(三等)最低收购价为 较去年上调 2 元。国粮中心于 10 月 15 日公布将在 10 月 20 日恢复临储小麦的拍卖,周 投放在 100 万吨。今年冬小麦主产区由于阴雨持续的时间长,播种进度有所延误。近日 国家提前公布了小麦保护价,一定程度上提振了农民种植信心。但与此同时,夏粮收购 结束后,国家将把陈麦陆续投放市场。此次小麦的临储拍卖重启,且每周投放一次,预 计小麦短期上涨空间受到限制。

拉尼娜预计对我国明年小麦产量产生一定影响。受前期多雨天气的影响,我国今 年冬小麦播种时间推迟,河北南部、山西南部、陕西关中等地部分地区甚至可能 错过冬小麦的最晚播种期。当前拉尼娜正在逐步形成,考虑到今年播种时间较晚, 大部分小麦难以在冬前形成壮苗,抵御冻害的能力有所下降,拉尼娜或对明年小 麦的产量产生一定的影响。

中国种业信息网官网,中国种业信息网官网大数据平台

小麦价格短期涨势趋弱。今年以来,小麦价格震荡上行。在玉米价格下降而小麦 价格上涨的背景下,小麦的饲料替代性价比下降。同时,我国小麦的库消比仍维 持在较高水平,近期小麦临储拍卖落地,每周投放一次,预计小麦短期上涨压力较 大。若拉尼娜现象形成,或对明年小麦的产量产生一定的影响,届时或对小麦的 价格起到一定的提振作用。

5.4 大豆

5.4.1 我国大豆产量近几年逐年增加,大豆进口量占全球 60%

我国大豆播种面积连续四年增加。我国大豆的主要种植区在东北地区(包括黑龙江、 吉林、辽宁、内蒙古自治区),其中黑龙江的大豆产量约占全国总产量的三分之一。 受播种区域、需求、政策等多因素影响,我国玉米和大豆的种植具有一定的替代。 一方面,2016 年国家提出玉米调减政策,引导农户减少玉米种植面积;另一方面, 东北三省一区大豆生产者的补贴标准明显高于玉米,加之 2019 年国家提出大豆振 兴计划,使我国大豆种植面积自 2017 年以来连续四年增加。2017-2020 年,我国 大豆的播种面积从 6.51 百万公顷增加至 8.41 百万公顷,年均复合增速达到了 8.91%。

中国种业信息网官网,中国种业信息网官网大数据平台

我国大豆单产稳步提高,单产与全球相比有一定的差距。近年来,我国大豆新品种选育 有了一定的发展,且转基因与育种技术不断提高,使大豆在产量、品质、抗性、适应性 等方面均有一定的提升,我国大豆单产稳步增加。2006-2020 年,我国大豆单产从 1.65 吨/公顷增加至 1.95 吨/公顷。但将我国大豆的单产与全球进行对比,可以看出由于我 国转基因大豆进展相对较慢,我国大豆单产与全球相比有一定的差距,低于全球平均水 平。

我国大豆产量近几年稳步提高,是全球第四大大豆生产国。在我国大豆种植面积持续增 加与单产提高的综合作用下,我国大豆产量近几年稳步提高。2020 年,我国大豆产量为 19.60 百万吨,同比增长 8.29%;2016-2020 年,我国大豆产量从 13.60 百万吨增加至19.60 百万吨,年均复合增速为 9.58%。目前,全球前三大大豆生产国分别为巴西、美国 和阿根廷,我国是第四大大豆生产国。2020 年,我国大豆产量在全球占比为 5.43%;巴 西、美国与阿根廷的大豆产量占比分别为 37.95%、31.78%与 12.80%。

中国种业信息网官网,中国种业信息网官网大数据平台

我国大豆进口依赖度高,大豆进口量占全球 60%。与玉米、水稻、小麦不同,我国大豆 供给无法满足自身的需求,进口依赖度很高。我国大豆进口量近几年总体呈上升趋势。 2011-2020 年,我国大豆进口量从 59.23 百万吨增加至 99.00 百万吨,年均复合增速为 5.87%。目前,我国的大豆主要从巴西、美国、阿根廷进口。其中,巴西是我国大豆的最 大进口国,2020 年进口占比为 60.59%;美国与阿根廷的进口占比分别为 22.08%与 7.40%。 从大豆总量来看,我国大豆的进口量占全部大豆量的比例近十年来震荡走高,目前占比 维持在 80%以上。2011-2020 年,我国大豆进口量占我国全部大豆量的比例从 79.92%增 加至 83.47%。从全球来看,我国大豆进口量在全球的占比维持在 60%左右。2018 年受中 美贸易战影响,我国大豆进口占比出现下降,随后回升。2020 年,我国大豆进口量占全 球 59.69%,是全球最大的大豆进口国。

中国种业信息网官网,中国种业信息网官网大数据平台

5.4.2 压榨消费是大豆的主要需求来源

压榨消费是大豆的主要需求来源。从大豆的消费结构看,下游消费端主要体现在压榨消 费、食用消费、饲料消费与其他。其中,大豆压榨消费的主产品为豆油,豆粕为副产 品。目前压榨消费在大豆的消费占比中最高,为 84.07%;食用消费占比为 12.45%; 饲料消费与其他占比分别为 2%与 1.48%。

中国种业信息网官网,中国种业信息网官网大数据平台

我国大豆消费量整体呈上升趋势。从我国目前的情况来看,我国大豆消费量整体增加的 驱动因素主要有几点:(1)大豆压榨后的豆油为居民日常生活的必需品。(2)豆粕是饲 料的主要来源之一,大豆压榨后的豆粕可以为下游的饲料企业提供一定的供给。在前两 方面的催化下,我国大豆的压榨量从 2011 年的 60.97 百万吨增加至 2020 年的 93.00 百 万吨。(3)随着居民生活质量的提高,除了需要补充必要的肉蛋白之外,对植物蛋白亦 有一定的需求。而大豆蛋白拥有丰富的蛋白质,所含的氨基酸组成与人体的必需氨基酸 相似,因而增加了居民对大豆的食用需求。2011-2020 年,我国大豆的消费量从 73.93 百万吨增加至 115.90 百万吨,年均复合增速为 5.12%。

中国种业信息网官网,中国种业信息网官网大数据平台

5.4.3 大豆价格有望维持高位震荡

我国大豆价格今年以来震荡走高。由于我国大豆的进口依赖度很高,因此大豆的 国内外价格具有很强的联动性。市场一般会选择豆一、豆二与 CBOT 大豆结算价进 行对比。国内期货豆一与豆二的区别在于豆一仅允许非转基因大豆进行交割,而豆二可以使用转基因与符合条件的非转基因大豆进行交割,豆二相对豆一来说与 CBOT 大豆结算价的关联性更强。去年受全球疫情影响,供求不均衡,全球大豆价 格实现了快速上涨,叠加我国黑龙江主产区受灾,我国豆一与豆二期货价格大幅 提高,2020 年涨幅分别为 49.55%与 26.53%。与此同时,我国大豆现货价格持续走 高,2020 年实现 27.24%的涨幅。今年 6 月以来,CBOT 大豆结算价冲高回落。近 期,黑龙江疫情暴发,一定程度上影响了粮食外运。叠加中储粮近期将大豆的拍 卖模式由双向拍卖变为单向拍卖,引发我国大豆价格的进一步上涨,我国大豆期 货保持高位运行。

我国大豆库消比偏低。我国大豆库存自 2017 年起逐年增加,2020 年大豆库消比为 11.68%,同比基本持平,增加 0.07%。从全球来看,我国大豆库消比与国外相 比,一直处于较低水平。2020 年,全球、美国、巴西与阿根廷的大豆库消比分别 为 29.30%、19.00%、71.60%与 55.00%。其中,美国的库消比低于全球水平,巴西 与阿根廷的库消比均高于全球水平。

中国种业信息网官网,中国种业信息网官网大数据平台

预计拉尼娜对大豆的影响不是很大。从大豆的产量来看,2020 年的拉尼娜现象并 未对主要的大豆生产国产生实质影响。美国、巴西大豆的产量仍实现了正增长, 阿根廷大豆产量 2020 年同比下降 5.33%。一般而言,美国的大豆通常在 11 月完 成收割,拉尼娜对其造成的影响有限。虽然拉尼娜现象或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南美 地区的产量,但由于近期巴西和阿根廷出现了降雨,比较适合大豆播种。同时,巴 西相关咨询机构表示,目前巴西的播种进度已到达 35.8%以上,是有史以来的第二 快速度的播种。若明年初因拉尼娜出现干旱天气,此时巴西大豆已准备收割,而 干旱的天气利于大豆收割上市。

近期中储粮加大拍卖力度。近期,中储粮加大拍卖力度,密集的国储拍卖对大豆 价格形成了一定的压力。10 月 21 日,中储粮的竞价模式重新转变为单向拍卖,使 贸易商的收购热情大幅增加,价格有越拍越涨的势头,推动大豆价格进一步上涨。 虽然中储粮可能会持续投发大豆,但预计不能完全解决市场的需求,大豆下跌空 间有限。

进口大豆到港有所延迟。今年 7 月开始,进口大豆到港量出现下滑。叠加 8 月下 旬以来,美国的大豆出口装船量较常年大幅下滑,使国内大豆的到港量进一步下 滑。目前虽有部分大豆拍卖补充市场供给,但大豆供应仍趋于紧张。在进口大豆 到港有所延迟的情况下,预计大豆库存将有所下滑。

大豆价格或维持高位震荡。我国作为全球最大的大豆进口国,大豆价格受国外市 场、国内政策、天气等多因素共同影响。我国大豆的库消比较低,且进口大豆到港有所延迟,加大了市场对大豆供应偏紧的看法。虽然中储粮可能会持续投发大豆, 但预计不能完全解决市场的需求,大豆下跌空间有限。预计大豆价格维持高位震 荡。

(本文仅供参考,不代表我们的任何投资建议。如需使用相关信息,请参阅报告原文。)

精选报告来源:【未来智库】「链接」。

总结:以上内容就是对于中国种业信息网官网,中国种业信息网官网大数据平台的详细介绍,文章内容部分转载自互联网,希望对您了解中国种业信息网官网有帮助和参考的价值。

声明: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文章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作者信息标记有误,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谢谢。
标签:我国 转基因 种业 玉米 大豆
来顶一下
返回首页
返回首页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相关文章
热门点击
  • 小正太牛奶灌溉记,
  • adidas鞋,황진이무료야동
  • 流量君电影下载安装,用流量下载电影
  • 老人去世前拉屎对后代,老人临终前拉屎对后代有什么
  • 什么是美容,
  • 主刀医生一个月的收入,三甲医院主刀医生一个月的收
  • 遮天大帝实力排行,遮天大帝实力排行前50
  • 武汉女子联系乐翠玲,
  • 新闻结构的五部分,新闻结构的五部分包括
  • 金钱草图片和功效,金钱草图片和功效视频
  • 标签云
    鲁能队   期足彩   匹克   督战   德怀特   更衣   蒂安   压阵   到会   吃惊   幼年   热血沸腾   马基   此时此刻   急于   埃托奥   提供各种   勃列日涅夫   农博会   节衣缩食   疯魔   拿了   世界大学生运动会   诺布尔   教宗   同组   卡德罗夫   里尔克   振奋   大族   我看过   战前   都将   低估   这届   幕僚   队医   有约   图瓦   兰卡   亮出   奇耻大辱   讲理   啦啦队员   望而生畏   新华社发   意大利杯   独立日   仪仗队   数码产品   拉希德   伢子   抢下   无果   染红   克瑞   失单   负于   炮轰   福井   征召   养伤   合围   十件   三强   勃朗宁   义无反顾   北体大   运筹帷幄   萨利   苦练   哈姆   花样游泳   大官   以弱胜强   体育明星   马路上   限令   十强   蓄势待发   高度评价   士气   圆月   好人家   策应   弗拉门   高居   合同期   民宅   披甲   中国体育   迷们   怎能不   上蹿下跳   伯顿   北京奥运   要她   一个女孩   有一套   施压
    大爱生活网 | 网站内容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立即删除! | 沪ICP备1503496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