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体育运动

第二十九届奥运会(20082022我们的奥运故事)

发布时间:2022-09-26 06:20:06
2008-2022:我们的奥运故事

2002年2月16日,中国选手杨扬在盐湖城第19届冬季奥运会短道速滑女子500米领奖台上向观众致意。赵迎新/摄

2008-2022:我们的奥运故事

雅典奥运会上,刘翔第一个冲过终点,“迎风飞翔”。赵迎新/摄

2008-2022:我们的奥运故事

陈露在世界花样滑冰锦标赛上的精彩瞬间。赵迎新/摄

2008-2022:我们的奥运故事

2022年1月13日至14日,短道速滑项目北京冬奥会选拔赛第二、第三站在北京首钢园进行。图为吉林选手韩雨桐(前)在比赛中。视觉中国供图

那封寄给未来的信仿佛冥冥中与冬奥会呼应

杨钟玮(口述)中青报·中青网记者王钟的(整理)

我毕业于北京大学医学部2004级八年制临床医学专业。2008年北京奥运会时,我是曲棍球项目的医疗专业志愿者,实际上就是担架员。

2007年,我们团队就在“好运北京”测试赛开展志愿服务了。那年我大三,刚学完解剖学、生理学,还在学医的入门阶段,并没有执业医师资格。因为曲棍球运动员很多都是身高一米九、体重两百斤的大个子,所以担架员都是像我一样壮实的男生。

当志愿者有辛苦的一面。我们要设想和应对很多复杂情况。抬担架怎么起身、怎么发力,4个担架员怎么配合,第一步先迈左脚还是右脚,这些细节都要经过训练。为了更真实地模拟现场,当时我们没有使用假人帮助训练,而是让团队里最重的人扮演“伤员”。

医疗专业志愿者在场内工作,要遵循复杂的赛场规范。运动员倒下时,没有指令长的命令,志愿者不能自作主张冲进比赛场地。参加国际赛事,有时候就要抑制医生救人的本能,该出手时就出手,该忍住时也得忍住。

当然,成为志愿者也有享受的一面。比赛结束时,我们会拿出北大的校徽、北京奥运会的纪念品和运动员交换,我至今收藏着来自世界各国的小玩意儿。当时,志愿者可以免费搭乘公交车,当我们穿着志愿者制服、挂着胸牌,能清楚地感觉到其他乘客投来羡慕和赞许的目光。

北京奥运会曲棍球场是临时场馆,奥运会闭幕后,过了几年就被拆了,当时我们还去缅怀一番。值得一提的是,北京冬奥会唯一新建的冰上竞赛场馆——国家速滑馆,就建立在国家曲棍球场的原址上。在我眼里,这不仅是奥运遗产的传承,也是我的“双奥”记忆的延续。

2015年7月31日,北京申办冬奥会成功,那时我已经毕业从医。相比夏奥会,冬奥会的医疗保障要求更为复杂。以滑雪项目为例,如果运动员在雪道上受伤,最快的抵达方式也是顺着雪道滑下去,这就要求救援人员会滑雪。

2017年年底,北京市针对全市医生开展了一次滑雪技能的选拔考试。机会总是留给有准备的人,我很早就爱上了滑雪运动,国内的高级雪道都有信心驾驭,于是顺理成章地入选了这支“冬奥滑雪医疗保障梦之队”。那段时间,别人去上班,我去参加滑雪培训,心里还有点暗爽。

但在2018年,我被委派到新成立的北医三院崇礼院区工作,协调张家口赛区的医疗保障工作。这个工作肯定会和滑雪医生的工作冲突,我因此主动放弃了当滑雪医生的机会。

按照国际雪联的要求,首诊医院应当距离滑雪场地15分钟路程以内,让伤员在第一时间得到专业救助。张家口市区的大医院离赛区太远,最近的医院是崇礼区人民医院。但是,这家医院此前只是一家二甲医院,无法满足奥运会保障的需求。

北医三院接管以后,用几年时间把这个昔日国家级贫困县的小医院,打造成一家具有顶级软硬件的现代化医院。现在,崇礼医院建起了CT复合手术室,实现在手术过程中做CT,这是很多城市的大医院都不具备的条件。冬奥会期间,救援直升机可以直接降落在医院停机坪上。

作为崇礼医院医务科科长、冬奥协调办公室主任,我除了操心医护队员的衣食住行,在疫情背景下,更要保证同事的安全。走哪个楼梯、怎么消毒,进入闭环后如何防止感染,都要做好预案。赛时,我将同时使用五六台对讲机,对应不同领域进行协调指挥,快速地接受信息,处理后再快速分发、指派任务,我几乎变成了最会玩无线电的医生。

北京冬奥会一共有109块金牌,其中51块金牌将产生在张家口赛区。冰雪运动的受伤风险很高,让受伤运动员在第一时间得到高水平的医疗服务,是中国医疗力量的体现。我很荣幸,能以这样的方式延续“双奥”故事。

2008年,完成北京奥运会、残奥会的志愿者工作后,我受邀参加残奥会闭幕式。残奥会闭幕式的主题是“给未来的信”,观众和运动员都得到了一张特殊的明信片,大家可以在上面写上祝福的话,寄往世界各地。虽然当时北京还没有获得冬奥会举办权,但这封给未来的信,与今年北京冬奥会“一起向未来”的主题口号,仿佛冥冥之中的一种呼应。

---------------

演讲稿中的故事未完待续这里就是它的续篇

吴一凡

从小喜爱英语的我有一个小小的愿望,那就是成为一名志愿者,为中外游客介绍京张、解读冬奥。自从来到京张高铁车队,我距离梦想越来越近了,我与冬奥的故事也从此开始。

2019年9月,京张高铁筹备组正式成立,随之而来的是为期两个月的封闭式培训:从消防安全知识的学习到客运规章业务的巩固,从英语表达的每日一练到手语老师的谆谆教导,从职业妆容的展示到形体礼仪的训练……毕业两年的我再一次沉浸于校园式集体生活的氛围中,每日的“比、赶、超”式学习让我收获满满。

我永远不会忘记,2019年12月30日凌晨,穿着“蓝制服”的身影踏着急匆匆的步子,穿梭于一趟又一趟列车中,借着微弱的光检查着车上的整备情况,我们都清楚几小时之后,对于我们、对于京张的意义。那一晚,没有一趟列车上的“红制服”是踏踏实实合了眼的,有幸值乘于首发智能车上的我,承担着开通首日一段中英文设备设施介绍的任务,早已拟好的稿子,因为种种原因改了又改,天蒙蒙亮之时,才确定最终内容。那是我第一次意识到,冬奥对于京张有着怎样无法言说的意义。追梦京张,从这一刻启航。

2020年暑期,我有幸被选入暑期通道车的值乘人员名单,面对疫情形势下60天的隔离期挑战,在与家人简单沟通过后,我赶忙收拾行李,开启这个不一样的暑运之旅。艰苦的“站台练兵”,从妆容到表情,从站姿到走姿,从摆臂到步幅,一口号一动作,三圈加到四圈……直到坚持到最后一天卸车。经历了这个暑期的历练,距离冬奥会越来越近了。

2020年12月18日,我在参加“迎冬奥”崇礼雪地摇滚音乐节录制活动时,看到了其他来自各行各业的冬奥会志愿者。我们都还记得,那一天,室外温度零下18摄氏度,睫毛间平均每3分钟结霜一次,但冰天雪地之下,无法冻结的是我们似火的热情,在场的歌手们也在用他们的方式表达着对冬奥会的热爱和期待。

2020年12月30日,京张高铁开通一周年。这一年,我有幸值乘北京至张家口方向列车,单程172公里,每天往返于两城之间8趟,一年下来十几万公里的里程,见证着我的成长之路。我从对京张印象仅限于课本上的“小白”,成长为熟悉它的人文历史、沿途景色的潜心学习者,从一名按指导书流程化作业的列车员成长为注重细节、以人为本的服务者,从一位对冬奥有兴趣的普通人,成长为助力冬奥、服务冬奥的志愿者。

我清晰地记得,在车队举办的周年活动上,我在字数不多的演讲稿中,讲述了筹备过程中的苦,记录了京张开行之初的难,道尽了值乘条件之下的酸,也留下了一路坚持之后的甜。缓缓抬头,才发现红了眼眶的不止我一人。如果说演讲稿中的故事未完待续,那么这里就是它的续篇。

2021年1月15日,首次踏上瑞雪迎春列车的我,感受着智能化和科技感带来的震撼。次日,顶着高压的我圆满完成了讲解任务。2021年7月20日,距离冬奥会仅剩200天时,我十分幸运地在北京北站开往延庆站的G8883次列车上,与对冬奥有着同样热爱的旅客朋友们,共同庆祝这个值得纪念的日子。

2022年1月6日,由北京开往崇礼方向的列车开通,值乘于当天的列车上,我为媒体朋友们解答着智能列车上的智能设备设施,冬奥会的脚步越来越近了!

在与京张高铁相伴的日子里,我从一名见证者、体验者,变成了一名参与者,京张铁路不再仅仅是小学课本上的一纸文章,更是肩上的责任、使命与担当。

(作者系京张高铁车队乘务员)

---------------

中国花滑首位世界冠军陈露:每一次孤独中的突破都只为一个更高的梦想

陈露(口述)中青报·中青网记者任冠青(整理)

1995年,我身着红衣,在伯明翰世锦赛中一举夺冠——那是世界花样滑冰冠军录上第一次写上“中国”二字。看着鲜艳的五星红旗冉冉升起,我激动得热泪盈眶。当时记录这一历史时刻的影像资料非常少,只有时任新华社摄影记者的赵迎新老师拍摄的一组照片。后来,赵老师形容我是“孤独的中国花样滑冰‘皇后’”。

某种程度上,“孤独”的确是我职业生涯的一个特点。花样滑冰是一项源自西方的体育项目,当时我们国家的花滑整体水平与世界水平差距太大了,很多时候,我在国际舞台上都是“一个人的队伍”。所以,最初我给自己设定的目标很简单:只要别是倒数第一就行。我第一次参加国际比赛时,只有12岁。比自由滑的那天,我正好过12岁生日,那次赢了五六个选手,自己感觉挺满意的,后来还得了个“冰娃娃奖”。

多年后回看,会发现我后来取得的所有成就,都离不开此前的这些探索和努力。作为一个开拓者,虽然孤独,虽然很艰难,但每一次突破都令我感到兴奋。这让我一直保持好奇心:我是不是还能再进一步?还能去实现一个更高的梦想?一切都是未知而又充满希望的。

从1995年起,我开始有意将中国风的内容融入花样滑冰。选择这一时机,背后是有一定考量的。当时国际赛场的裁判大部分都是西方人,对东方文化的理解程度有限。如果是一名初出茅庐的运动员,贸然引入东方文化可能会被忽略,无法引发观众的共鸣。1995年,我已经跻身花滑世界一流水平的行列,自己也很喜欢中国风的音乐,于是作出了全新的尝试,开始使用《望春风》《梁祝》等中国风乐曲。

虽说这些音乐都是中国风,但它们所要表达的东西是不一样的,也会融入我自己的情感和理解。比如,《望春风》表现的并不是一个具体的人,而是一种心境、一种状态。因为要表现春风拂面、万物复苏的感觉,所以所有的手势、动作都很流动,仿佛春风微微吹过,花朵盛开,柳枝随风摆动。

在1998年冬奥会上,我选择用一曲《梁祝》完成自己职业生涯的谢幕演出。在那场表演中,我演绎的不是祝英台,而是自己的成长故事。当时,我的精神高度专注,仿佛进入了另外一种境界,滑到最后一点都不累,觉得再滑一整套都没问题,那种状态完全就是“滑疯了”。

除了奖牌的收获,花样滑冰给我的精神世界也带来很多欢乐。其实,每个人都需要一个精神上的慰藉,可能是马拉松,可能是追剧,我的慰藉便是在冰上自由地滑行。前段时间,头戴老式耳机、脚蹬花滑冰鞋,在国贸冰场上醉心“独舞”的姬凯峰大爷火了。其实,他的这种状态特别好,学习滑冰并不都要成为职业运动员。能够从中找到情绪的出口,得到精神上的慰藉,本身就是件非常幸福的事。

现在,我选择开冰场、做教练,把自己的所知所学教给中国的孩子们。据我观察,这些年中国的冰雪事业已经有了很大的发展。我小时候,训练条件是比较艰苦的,没有室内冰场。因为花滑比较小众,能排上冰场训练都要到后半夜。我记得每次训练都是凌晨“出动”,在冬日零下40摄氏度的气温下,借着月光不停地滑。

如今,专业的冰雪场地越来越多,也有越来越多家长愿意让孩子学习滑冰、打冰球等运动。前几天我去崇礼滑雪场时,就发现了一个很有意思的景象:很多年轻父母带着两三岁的小宝宝,让他们站在雪板上“出溜”,特别好玩。我觉得,冰雪运动可以成为一种生活方式,这就是我们的未来。

这次,冬奥会终于来到了我们的祖国首都北京,在自己的家门口召开,这是一件特别令人骄傲的事情。在最后的冲刺阶段,希望我们的冬奥健儿们能够抓紧最后的时间,在家门口的赛场,把自己最好的状态发挥出来。2022年北京冬奥会,也一定会大大加速我国冰雪事业的发展脚步,让曾经冷门、小众的运动真正“热”起来。

(作者系中国花样滑冰首位世界冠军和奥运会奖牌获得者)

---------------

“奥运摄影官”赵迎新:并不是总能胜利,但有一种精神永不言败

赵迎新(口述)中青报·中青网记者任冠青(整理)

我的职业生涯中,与奥运有两重奇妙的缘分:一是作为新华社的摄影记者多次记录奥运史上的精彩瞬间,另一个是作为“奥运摄影官”深度参与2008年北京奥运会的运营工作。

有人说,奥运会拍摄常常会有遗憾,因为实在没办法“再来一次”。不过,作为体育摄影记者,迷人之处也正在于此。你需要精力特别集中,才能捕捉到最有魅力的一瞬间。按下快门的那一刻,考验的是记者的判断力。

在我的摄影生涯中,见证过很多激动、振奋、感人的时刻。让我印象很深的,是一场无比胶着的比赛。2004年,中国女排夺得雅典奥运会的冠军。经历了几代人的努力,这是中国女排在20年之后夺得的又一块金牌,可谓来之不易。决赛时,前两局中国女排都是失利的,到最后一局还在一分一分地“咬”。

当时,我作了一个冒险的决定:放弃拍摄决定最终输赢的扣球时刻,而是把视角放低,去拍救球的瞬间——因为我要表现这场比赛的胶着状态,奖牌的来之不易。当时运气也很好,我抓到了杨昊飞身扑救制胜一球的瞬间。此后,我一直珍藏这个瞬间,因为它能够生动地表现出女排姑娘顽强的拼搏精神。中国女排并不是总能胜利,中间也有跌跌宕宕、起起伏伏,但姑娘们在困难中表现的永不言败的精神,是十分动人的。

有时候,我也会乐于拍一些运动员在赛场外的日常。1998年,姚明18岁,从上海队被选入国家队。我想在他正式进入国家队之前,拍拍他在上海队的日常生活。我发现,除了个子比别人高一些,姚明就是一个普通的年轻人,看起来有些清瘦,话不多,人很随和。当时,我拍了他刮胡子、指导队友操作游戏机的场景,非常放松。

多年后回想这些影像,又另有一种意味,因为它们展现了一位后来非常杰出的运动员,在年轻时代的成长历程。特别是男孩子刮胡子的场景,是一种从青涩到成熟的象征。这种象征,不仅是指他的事业,还有心理、社会经验、思想上的成熟过程。其实,这也是女性摄影师的一种优势:女性往往在观察上更加细腻,对情感的捕捉更为敏锐。可能许多照片一眼看上去不是那么惊艳,但有时会非常耐人寻味。

如果说摄影记者更多是“单枪匹马”地干活儿,那么奥运摄影官则更偏重于对重大赛事的综合组织、协调和沟通能力。2005年,一次偶然的机会,我被聘请为北京奥运会的摄影运营官(PhotoChief),也是奥运历史上第一位女摄影运营官。国际奥委会媒体运行总监安东尼第一次见面就对我说:“Cindy(我的英文名字),这是一份Tough(艰难的)工作,你要做好准备。”

距离北京奥运会开幕式还有一天时,我数不清接了多少电话。每个场馆,多多少少都会有尚未解决的小问题:主新闻中心、赞助商、场馆水下视窗、“猫道”、摄影卡车,等等。我开车从这个场馆到另一个场馆,电话就没停过。那天,我这个老司机第一次开车走了神,撞到柱子上。各种突发事件及时被“扑火”,最终,开幕式圆满成功。

如今回想,参与过这么多届奥运会,我对奥运精神的理解也愈加深入。正如现代奥林匹克之父顾拜旦所说:奥运是对过往的朝拜,对未来的信任。他在发起现代奥林匹克运动时,非常强调比赛带给人的荣誉感,比如一定要有奥运会开幕式,要有正式的颁奖仪式。这种荣誉感也会激励人们为了一个目标去不断克服困难,去奋斗,向着“更快、更高、更强、更团结”的目标努力。

这些年,中国的体育事业取得了腾飞式发展。上世纪90年代我们采访花样滑冰运动员陈露时,都为中国有了第一位花样滑冰世界冠军而感到激动,到了2008年北京奥运会,我们拿到了如此多的金牌。最近几年,中国在奥运会上的成绩同样举世瞩目。这些突飞猛进的变化,与我们国家的富强、人民生活的改善都有关系。比如,现在冰场、雪场更多了,冰球等很多原来比较冷门的运动也在近些年飞速发展,很多项目都成为大家日常生活的一种娱乐。这样的群众基础,自然有利于促进更多优秀运动员的产生,这是一个相辅相成的过程。

2022年北京冬奥会即将召开,期待这一体育盛会取得圆满成功,也相信它能够进一步普及全民冰雪运动,鼓励更多人走上冰雪。

(作者系中国女摄影家协会副主席,中国摄影报社社长,2008年北京奥运会摄影运营官)

---------------

两场奥运一座钢城

林树心

对绝大多数北京人而言,2008年都是一个让人无法忘怀的年份。伴着《北京欢迎你》的歌声,第29届夏季奥运会在奥林匹克圣火与“中国印”的注视下盛大召开。紧张刺激的16天赛程,让世界重新认识了中国的首都,也让北京市民见证了无数更高、更快、更强的精彩瞬间。

从气势恢宏的开幕式,到亲切包容的闭幕式,精彩的时光稍纵即逝。然而,盛会散场后,北京人的生活也发生了永久性的改变。有人对“鸟巢”“水立方”等奥运地标如数家珍,有人更加看重申奥、办奥为城市文明留下的“隐形遗产”,还有人看到了过去不曾发现的机会与空间。

在众多生活因奥运而改变的北京人中,徐伯便是其中一员。不过,和大多数人不同,对徐伯和他的许多同事而言,2008年更像是一个“离别之年”。

上世纪80年代大专毕业后,徐伯便走进了有着“十里钢城”之称的首钢厂区,开始了他的“钢铁生涯”。在厂区里,他从小徐变成了老徐,又从老徐变成了带有尊称意味的“徐工”。与此同时,随着北京城区的扩大与发展,昔日西山脚下的“钢城”,渐渐成了毗邻市区的“工业污染源”。

为了实现城市转型,也为了还北京一片蓝天,2005年,首钢正式启动搬迁计划,开始将重污染、高能耗产业迁离。2008年,燃烧了几十年的4号高炉正式熄火,而徐伯也因此不得不面对工作地点的转变。对于“首钢大搬迁”,徐伯的心情十分复杂。北京终于迎来奥运会,躬逢盛事,他为自己生于斯、长于斯的北京感到骄傲。与此同时,尽管知道,黑烟滚滚的炼钢厂非得搬离不可,可真要告别自己工作了半辈子的首钢园区,心里依然不舍。

钢厂搬走了,徐伯的家仍在石景山,打开窗户就能远远望见停产高炉高耸的烟囱。在小辈面前,他总说搬迁得好——北京的空气干净了,钢厂的设备更新了,他的职级和工资也上涨了。但独处时,他常常想起年轻时在厂区的运动场上打篮球、在厂区的剧院里看电影,伤感自己熟悉的老地方时过境迁。

首办奥运会之后,北京驶上了发展的“快车道”,每年都在以肉眼可见的速度变得越来越好。对于徐伯熟悉的旧厂区的活化再利用,集团、区政府、市政府都不乏精彩规划,但他知道,自己心心所念曾经活力四射的“十里钢城”,已经不复存在。

2016年,徐伯正式退休。也正是在这一年,北京冬奥组委首批工作人员入驻首钢园区,为首钢园点燃了全新的火花。首钢园区将在冬奥会中扮演重要角色,沉寂多年的园区瞬间找到了自己的生存意义。对见证过“首钢大搬迁”的首钢人而言,这件事的意义不仅是厂区复苏这么简单,同时也意味着曾经“为奥运牺牲”的首钢,如今成了堂堂正正的“奥运主场”。得知这件事后,徐伯特别高兴,他时常带着孙辈到老厂区里走动,给他们讲述自己年轻时见证过、经历过的首钢往事。

不久之前,首钢园区进入冬奥会召开前最后的准备阶段,徐伯暂时没法再带小朋友去园里逛了。但他很开心,站在家里的阳台上,就能看到被网友称为“高跟鞋”的首钢滑雪大跳台。不久之后,这座跳台就将上演一场场冰雪之上的“巅峰之战”。尽管天气很冷,运动员心中的热情,却能与曾经在这里熊熊燃烧的高炉形成穿越时空的互动。

夏奥休眠了这座“钢城”,冬奥又唤醒了这座“钢城”。以这样的方式亲历两场北京奥运,是徐伯这样的首钢人独有的体会。对许多徐伯这样的人而言,他们的奥运记忆不仅是电视屏幕上的比赛,更是独一无二、刻骨铭心的个人体验。奥运会是一件大事,也正由此得以体现。

来源:中国青年报

来源:中国青年报客户端

阅读全文 发布于 2022-09-26 06:09:05 第二十九届奥运会
声明: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文章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作者信息标记有误,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谢谢。
标签:冬奥会 北京 首钢 奥运 都是
来顶一下
返回首页
返回首页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今日头条
  • 天蓝水碧水鸟翔集 北京多处公园河湖成观鸟打卡地
  • 全国政协委员李惠森:以中医药为依托 推动中华文化海外
  • 算法,须依法!
  • 九三学社中央副主席赖明:找准定位发挥优势 更好发挥协
  • 梭子蟹,梭子蟹怎么烧好吃家常做法
  • 中方:相信北京冬残奥会将为促进奥林匹克事业和残疾人事
  • 两会今日看点:政协会议开幕 人大会议举行新闻发布会
  • 俄罗斯外长拉夫罗夫举行记者会
  • 节目《出发吧!老孟》:解锁旅行新玩法
  • 杨超越、丁禹兮主演新剧《七时吉祥》开机
  • 相关文章
    热门点击
  • fifaonline4安卓手机版下载(世界杯正版授权
  • 足球彩票14场胜负彩(冲击3千万滚存大派奖足
  • 乒乓球世界排名女子(毫无悬念国际乒联最新排
  • 篮球比赛时间多长(男篮世界杯比赛时间出炉)
  • 足彩赔率(足彩欧赔解盘思维 几分钟让你读懂
  • 山东鲁能vs广州恒大(亚冠联赛广州恒大21战胜
  • cctv5足球现场直播(CCTV5今日直播1955迪拜国
  • 实况足球电脑版免费(steam无反应解决办法eFo
  • 500万比分直播足球比分(切尔西13热刺 044期
  • 2020欧冠四强名单(早报皇马曼城晋级欧冠四强
  • 标签云
    鲁能队   期足彩   匹克   督战   德怀特   更衣   蒂安   压阵   到会   吃惊   幼年   热血沸腾   马基   此时此刻   急于   埃托奥   提供各种   勃列日涅夫   农博会   节衣缩食   疯魔   拿了   世界大学生运动会   诺布尔   教宗   同组   卡德罗夫   里尔克   振奋   大族   我看过   战前   都将   低估   这届   幕僚   队医   有约   图瓦   兰卡   亮出   奇耻大辱   讲理   啦啦队员   望而生畏   新华社发   意大利杯   独立日   仪仗队   数码产品   拉希德   伢子   抢下   无果   染红   克瑞   失单   负于   炮轰   福井   征召   养伤   合围   十件   三强   勃朗宁   义无反顾   北体大   运筹帷幄   萨利   苦练   哈姆   花样游泳   大官   以弱胜强   体育明星   马路上   限令   十强   蓄势待发   高度评价   士气   圆月   好人家   策应   弗拉门   高居   合同期   民宅   披甲   中国体育   迷们   怎能不   上蹿下跳   伯顿   北京奥运   要她   一个女孩   有一套   施压
    大爱生活网 | 网站内容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立即删除! | 沪ICP备1503496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