头痛,是前额痛,还是后脑勺痛,是两边都痛,还是偏头痛,都要问清楚,因为中医认为头痛不是一个简单的问题。 中医里是按经脉来划分各部分的头痛 1 后头痛属于太阳膀胱头痛。 这包括脑后边的头痛,还有整个的颈项痛,会出现发热、恶寒、恶风这些现象。后头痛的初期可以通过一些简单的中药进行治疗,比如脉象如果浮缓的话,可以采用“桂枝汤”。 要是脉紧无汗的话,可以采用“麻黄汤”。这里不过多地介绍中药的药方,避免老百姓在药性、药理不清的情况下乱用药,造成不必要的伤害。 2 前额头痛属于阳明胃头痛。 像前额痛、眉棱骨疼、眼眶发胀等症状,都是胃经头痛。一般来讲,“葛根汤”之类治胃病的中药对治疗阳明胃头痛很有效果。 3 两侧头痛为少阳胆经头痛。 症状有眼睛发花,早起口苦等。两侧头痛宜服用小柴胡汤来治疗。如果是左边的偏头痛一般跟肝血不足有关,尤其是经期过后的妇女,就容易因肝血不足出现左边的偏头疼。如果是右边的偏头痛一般跟肺气不降有关。 4 头痛而重为太阴脾湿头痛。 在中医里又叫做头如裹,就像头上裹着一顶湿帽子一样,头重抬不起来。同时还伴有四肢酸疼且体感冷,出现呕吐、食不下的问题。 在过去,我们经常会看到有些脾气挺大的老太太,她们头上会勒一个带子来止痛,这就是她们平时吃得好,又不怎么运动,好多管闲事,体内湿气不化,所以才造成了湿头痛。 5 头痛而咽喉干痛为少阴心肾头痛。 会出现小便发红、少气懒言、皮肤干燥等症状。一般可服用黄连阿胶鸡子黄汤来治疗。 6 头顶痛为厥阴肝头痛。 症状为干呕吐、手指甲和嘴唇发青紫色、四肢冰冷、腹痛等,这病多与年轻时纵欲过度有关。 7 还有一种头痛叫血虚头痛。 症状是习惯性摇头,治疗这个病会用到当归补血汤。这副药里需要用到黄芪和当归两味药,而黄芪的用量一定要大于当归四到五倍。懂点儿中医知识的人都知道,黄芪是用来补气的,当归是用来补血的。 那么既然是血虚头痛,为什么补气的黄芪的用量反而要大于补血的当归呢?这其实就是中医里一个很重要的医理,叫做“气为血之帅”。血需要靠气机往上带,如果气不能够把血带上来的话,就补不了血,达不到治病的疗效。所以有这样一个玄机在里边。 8 还有一种是淤血头痛。 如果头部内有淤血的话,就会头痛。进一步严重的话,可能会造成癫痫。主要症状是出现呕吐。当患者出现喷射状呕吐的话,一定要及时地找医生医治。 如何缓解各类头痛 所有头痛都与“气”有关,都可以先揉“消气穴”,也就是从太冲穴揉到行间穴来缓解,然后根据具体情况做如下选择: 1 偏头痛 来无影去无踪的偏头痛,多与三焦经有关。 三焦经肘部的清冷渊、天井穴,以及手腕部的外关穴,都是偏头痛的特效穴。具体方法:请先用您的大拇指找到头部的痛点,然后边揉边推,先把里面的筋给推开,再赶紧揉外关穴,头痛马上就能缓解。 三焦经是人体的“出气筒”,在三焦经按摩或者刮痧,可有效调整内分泌失调,对调节长期情志病极为有效,对各种头面部疾病,以及更年期综合症都有特效。 2 前额和眉棱骨痛 一般属于胃经的病症。 从二三脚趾间的陷谷穴向内庭穴方向按摩几分钟即可缓解。另外,按摩脾经的公孙穴(络穴治表里病症),或者膀胱经的京骨穴也可有效缓解眉棱骨痛。 3 耳朵上部 若疼痛发生在头两侧,即耳朵上部,就在胆经按摩,例如胆经的风池穴、阳陵泉穴等均可。 4 太阳穴痛 首先就可以按摩太阳穴,如果不能缓解,则可以按摩胆经的风池穴、阳陵泉。或者按摩胃经的头维穴、陷谷穴,它同时对眉棱骨痛和头痛如裹都有效。 5 头痛如裹 可以先按摩脾经的阴陵泉穴。另外,按摩胃经的头维穴也可缓解。 6 头顶痛 属厥阴经病。 先从肝经论治,或针刺百会穴。 7 后头痛 属太阳经病。 可以按摩膀胱经的京骨穴,以及小肠经的后溪穴、前谷穴。 8 头颈僵痛 可试试肺经的列缺穴,“头项寻列缺”。 9 肾虚头痛 肾阴虚和阳虚都有可能诱发头痛。 肾阴虚头痛,主要表现为头脑空痛,头晕耳鸣,腰膝无力,舌红脉细;肾阳虚头痛,主要表现为头痛畏寒,四肢不温,面色白,舌淡,脉沉细。无论阳虚还是阴虚,都可以通过经常按摩肾经的穴位复溜、太溪等得到改善。 10 一侧头痛 “左肝右肺”诱发一侧的头痛。 中医理论中有所谓的“左肝右肺”之说,并由此会诱发一侧的头痛。 经常出现左边的偏头痛一般跟肝血不足有关,这种现象在经期刚过的女性身上比较常见。 肾经的筑宾穴(同时也是奇经八脉中阴维脉的郄穴,临床多用于及时缓解所出现的血症,血虚当然也属于血症的一种),可以有效缓解左侧头痛的状况。另外,肝血不足也可通过按摩肝经的曲泉穴(合水穴)来调理。 如果经常出现的是右边的偏头痛,一般跟肺气不降有关。可以通过按摩肺经的尺泽穴和肾经的复溜穴来调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