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生活分享

training是什么意思(trainingclub什么意思)

发布时间:2022-04-17 16:53:03

感谢您“永大英语”!

中国环境下外语教师的专业发展

包天仁

中国环境下外语教师的专业发展是个长期的任务。以下内容基于我多年来的实践,也来源于研究学习和教学经验,重点着眼于外语教师的专业发展。

第一个大问题:教师的专业发展问题。在教师的专业发展当中,我们首先要搞清楚以下几个概念或者叫术语(terms or definitions)。现在我们讲的这种培训或发展,在国际上是有很多说法的。主要的说法大概有四种:第一种叫做教师的专业发展(teacher’s professional development)。教师的专业发展要细分的话又分为几种,一是教师培训(teacher training),这个主要指的是从事教师这个职业所应具备的素质,如教法、策略、知识技能等。知识技能主要指专业方面的,比如英语教师的英语语言学科基本功以及表达能力,听、说、读、写、译的能力等等。作为英语教师首先要懂英语,英语主要分为专业知识和语言技能。学科专业知识我们也叫做PK(professional knowledge)。因为我们是英语学科教师,学科教师还有语文教师、数学教师、物理教师等等。学科教师培训实际上是一个很基本的培训。在国外要当教师的话,不管大学本科毕业生还是硕士研究生,都必须要经过专业的培训才能正式上岗当教师。而我们中国,只要是师范院校毕业,拿到了学位证和毕业证,有学校招老师,通过考试、试讲,那就可以当老师了,这个进入门槛其实是不太严格的。

教师培训实际上应该是非常专业的。教师培训主要是针对新教师的培训,主要对老师进行一些基本素质的培训,适用于所有老师,没有特别的针对性。第二种叫做教师准备(teacher preparation),也可以叫做教师培训。指的是在做某一具体地区、学校、年级的教师之前,马上就要上岗、上课的这种培训。这个教师准备会针对所要教的学生、使用的教材等进行具体培训。比如小学、初中还是高中,初一或初三、高一或高三,侧重点肯定是不一样的。或者针对要教哪一类学生,比如一流学校的学生或普通学校的学生等进行上岗前培训。这种培训更具体,针对性更强,所以叫教师准备。第三种是指做教师之前的教育和培养,更确切地说是教师教育(teacher’s education),指的是我们在当教师之前在中师、师专、师院、师大这类的师范院校所接受的系统知识的学习。我就做了近二十年师范院校的教师,在吉林省通化师范学院,从助教、讲师到副教授、教授再到副院长、院长。我做了八年通化师范学院的正、副院长,也一直在教课,我们培养的学生,有三年专科的也有四年本科的或研究生,这就叫做教师教育。在这样的师范院校读书、毕业一定不能叫培训(training),因为training这个词是短期培训的意思。教师教育是比较长期的、正规的、系统的教育。第四种指的就是教师发展(teacher’s development)。教师发展是一个终生的、长期的学习和发展的过程,英文是a life-long development。终生的学习和发展,往往是个人的发展,个人生涯实际上是和职业、工作(career/job)相关的发展。教师也和我们社会其他各行各业的工作人员一样,比如行政、管理、金融等都有一个专业的、职业的发展的问题。教育就是作为教师的本职工作,而且教育关乎国家、民族的发展和兴亡,所以教师的职业发展显得尤为重要。教师个体的专业发展是一个长期的过程,主要靠个人,需要付出一定的精力。

第二个大问题:教育和培训的概念的问题。关于这几个概念,其实很多的专家学者并不是搞得很清楚,经常把教育和培训搞混了。我们不能把培训当成教育而把正规的教育架空、当成培训了。我所指的这种教师培训包括在职培训(in-service training),也包括岗前的培训(pre-service training)。我个人认为,作为培训,还是要有核心内容的。不管什么培训,核心的内容主要都有两大块,四小块,实际上也是“四位一体”。那么我们的教师培训和教师发展,主要有哪些要素呢(elements)?有哪些主要构成部分呢(components)?有关教师培训和发展的理念是很多年前我就提出的,我所牵头实施的培训不管是国内的还是国际的都是按照这个理念来进行的。主要也两大部分,每部分含两方面内容,共四个内容。

第一部分就是教师知识,即teacher’s knowledge,国际上讲教师的核心知识(core knowledge),也有的叫知识区域、知识范围(knowledge areas, core areas),但是我们就可以把它叫做教师知识。最近几年,英国剑桥大学考试中心推出一个项目叫做TKT,在中国现在还实行不起来。TKT就是Teacher’s Knowledge Test。他们一直很注重教师知识,也叫做teaching knowledge或teacher’s knowledge,指的是老师必须要具备的知识。

那么,教师知识有哪些呢?主要有两大类:第一大类是语言知识,包括学科知识和语言学知识两个方面。第一个方面是学科知识,即英语语言本身的能力。因为我们毕竟是教语言的,懂不懂英语,懂到什么程度这是很关键的。要当英语老师或英语教研员,最起码的要求就是懂英语,英语要好。其实英语并不是说任何人都能学好,也不是任何懂英语的人都能当好老师的。教师实际上算是一个“特业”。“特业”那就必须要专业了,所以英语老师的第一个必备知识就是掌握英语,即掌握其陈述性知识,如词汇、语法、功能,有一定的词汇量,又掌握其叙述性知识,就是在读、听、写、说、译等英语技能上都过关。第二个方面是语言学知识。语言学和语言还是不尽相同的,会说英语但不懂的句法、词法、惯用法,不懂得语音系统、语篇分析,不具备语言学的人很多(当然我指的是跟语言有关的理念),教师自身的语言学知识和语言知识不够都是不行的。要有这方面的系统的知识,要懂语言还要懂得语言学。

第二大类的教师知识就是语言教学技能(teaching skills),不但要求老师英语好、懂得语言学知识,还要有一定的教学技能。教师技能又分为两个层面,一个是实际操作层面,一个是理论层面。操作层面要求教师在课堂上课堂组织和安排(classroom management)各种课堂教学活动(teaching activities)。教师要胜任各种课型,并且上课时教师要会运用很多技巧(techniques, tips)活跃课堂气氛,在生动活泼的教学氛围中传授知识和训练学生的技能。此外,教师还要懂得考试和活用教材,使学生真正学到知识,并获得好的学业成绩(或称学习成绩)。第二个是理论层面,要求教师在理念上懂得教育学、心理学,特别是应用语言学,懂得什么叫二语习得、外语学得,什么叫TEFL、SLA,各种学习策略(learning strategies)、各种教法,要懂得各种大的教学路子和理念,要了解课标和大纲,也就是说要具备理念(beliefs),掌握一些专业的、学术的观点并且一定是正确的。当然掌握真理和正确的理念并不是很容易的,但我们要不断进步。

综上所述,教师知识就是这四个内容,也可以分为两大类:一类是知识,另一类是技能。每一类又分为两个方面,加在一起一共还是四个方面,这四个方面缺一不可。我们大家现在想想自己缺少的是什么东西?我把它总结成“四位一体”,Four elements or four components,即四个要素或四个部分。有人说“四位一体”也可以是政治思想、价值观、情感、态度等,那些都属于意识形态的范畴,但都是围绕、渗透在以上讲的内容里的。我们所讲的是具体的东西,也叫要素(elements)。对教师来说必须要具备这四个要素,即教师所必备的教师知识。

作为英语老师,首先要看你懂不懂英语,有没有KOL(knowledge of language);另外,要看你懂不懂得如何使用这一语言,或者是这个语言的系统知识,即KAL(knowledge about the language)。关于这门语言的知识,也就是社会语言学这个范围的知识。

教师知识除了语言知识还有教学基本功。语言知识属于理念,教学基本功属于实际操作。教师要想把课上好,很简单,就掌握这四个方面。这也恰恰是我们现在教师培训、教师发展需要重视的内容,就是what,现在很多人可能对what不太清楚,不清楚教师到底应该掌握什么,所以也不知道该如何培训教师,导致how 出问题了。课改以来,真正的面对面的针对这四方面内容的培训并没有或者极少。我们非常缺乏关于语言本身的培训,关于如何才能上好课,如何才能把教材讲好。所以现在我们要搞清楚,我们教师培训要如何进行才会真正有效。

第三个大问题:具体到我们中国这种外语教学环境下外语教师的发展问题。关于这个问题,我们首先就得看一看中国环境下的中小学英语教师都有哪些特点(characteristics),就是我们所说的TEFL(teaching English as a foreign language or teacher of English as a foreign language)即英语外语教学或英语外语教师的特点。我们都是NNEST(non-native English speaking teachers),非英语母语老师。外教是native English speaking teacher,就叫NEST。我们的身份、角度是不一样的。我们不能把自己和其他英语母语或英语二语的国家的英语老师混淆了,应该区别看待。

往年,全国人大、政协会上有人提出,“不要全民学外语,小学外语不要开选修课”等等,有三十名人大、政协代表签名支持提案。他们要求高考外语变成校外考试、不考外语或者减分,江苏中考、高考好像已经开始降分了。还有一些地方流传的一种民间高考方案,就是外语不在校内考了,那么英语老师也就不必教了!大家不要把这个当作笑话,因为语言文化和政治经济是紧密相关的。如果我们学生的外语总是学不好,学起来总是这么费劲,从小学甚至幼儿园就开始学,但是到大学了还是学不好,那是没法交代的,那会授人以柄的。现在,小学一年才200-300个课时,中学也就几百个小时,加在一起不管怎样我们外语只有1000多个小时(外语专业除外)。就这么1000多个小时,时间少而且又没有语言环境,在这样的情况下要掌握一门语言实在是太难了。所以我们要注意这个特点,外语教学不能不研究这种环境。

目前,我们外语教师正处于一种很尴尬的境地。首先,因为我们的课时就这么多,时间是不够的。因为我们是学得语言,不是习得语言,必须要有教和学的过程才能产生学习效果,没有时间不行,没有平台和环境也不行;另外,我们这个学科和其他学科也不同,比如物理、化学、生物和数学它们之间可以互相渗透,我们所学的语言和母语不是一个语系,可以正迁移的东西不多,甚至很多还是负迁移,无形中就会对我们的英语学习造成干扰。外语在学校就是一个特殊的学科,原因在于其他老师不太懂外语,校长、教务处也不太懂外语,我们很容易不被理解,处于边缘状态。再一点就是外语这个学科本质和其他学科的也不同,学外语得从头开始学,学生是没有基础的。经过几年的时间就要从零变成高考时的应用能力,其实这个过程很长但是给我们的时间又很短,这是非常有难度的。还有就是我们这门课程的特性:必须基于沟通、交流之上(communication),需要互动(interaction)和沟通,别人看了不理解,说我们外语课上的热闹、花哨、忙活,考试题多、五花八门等等,这就是这门课程的特殊性。别人不理解,我们自己必须理解。语言,既是知识也是技能,又是艺术也是科学。

到目前为止,我们的外语课开设时间,历史没有太长,大概是从上世纪70年代末才在全国中学正式开设。此外,由于受到国际交流等影响,外语人才的流动性非常大,教师队伍很不稳定。校外的英语培训班、辅导班也特别多,对正常教学的干扰也非常大。与此同时,语言是一直变化不断发展的,所以对外语老师的挑战还和文化有关系。一方面,外语老师的压力很大。教师的整体师资水平还不是太高,但还是要靠教师自身发展来解决问题。我们不能靠外国人(外教)来解决中国英语教学的问题,他们也解决不了。另一方面,就学生来讲,英语这一学科的学生学习的差异特别大。学生的两极分化、学习石化、过早地失去兴趣、没有动力等现象尤为严重,比任何其他学科都严重。有时英语老师需要一种特殊的支持(special support),需要引进一些国外的材料、现代化教具、甚至其他辅助教学、字典词典等。更主要的是英语老师容易发生焦虑、不被别人理解等等。总而言之,中小学英语教师的现状不是太理想,据调查,30%的英语老师都有焦虑、紧张、失眠等不良症状。英语教师的精神压力往往比其他学科都大。虽然我们常说,“没有压力就没有动力”,但是我们也要知道压力太大也是不行的,那样不但不能构成动力还会适得其反。还有一点,中国老师不是NEST,属于NNEST,所以我们不能照抄照搬外国的理念和方法。我们要重视和研究自己的新方法、新理念。特别是语言,我们教师的语言水平再怎么好也比外国人差,也不如人家母语为英语的老师。但教师们还是要教这门学科,所以要研究自己的方法。

第四个大问题:我们中国的英语教师该如何面对这种特殊的环境?中国环境下外语教师的专业发展,实际上就是我们目前课改的这种环境下,外语教师应该如何发展。首先我们看一下,现在我们中国的中小学英语教师所面临的这种特殊的环境,或者说这种特殊的困难。这方面要写的话可以写出来二十多个,但我没写那么多。大家可以自己想一下都有哪些困难。首先,我们学习时间有限。有的说那都是客观的,但我们要知道这种客观是客观存在的,有时候甚至是主观解决不了的。语言学习本来就是一个长期的过程,但我们可以利用的时间就这么1000多个小时,分在小学、初中、高中、大学几个学段中,而且不知道大家有没有感觉到,现在中小学外语学习的时间是越来越短。其次,就是我们现在的政策环境。比如课标、政策等外部环境也不是很好,或者说很不稳定、很不清晰。我们中小学外语教学的目标是要培养学生的英语语言能力还是要培养英语交际能力?是要马上达到综合运用还是要为以后的可持续发展打好基础?我们的目标到底是什么?其实很多人都一直搞不清楚我们的课标,都出台很多年了但还是试用稿,实际上是方向不太明确。

还有一个非常重要的问题就是学生之间的个体差异(individual differences),这种个体的差异是非常大的。根据我的研究和总结,中国学生大概得有接近三十种差异。虽然学生有男生、女生,内向、外向的差异,除了这些外在的、看得见的差异之外,实际上每个学生还存在深层上的差异。特别是在外语学习上的差异就更大了,很多学生别的科目很好但唯独外语不好,也有的学生别的科都不好但外语却很好。特别是我们有些学生学习外语动力不足,没有动因(motivation),觉得学外语就是为了考试,很多人是以考试为导向(test-orientated)的学习。但是有的人不需要考试,只要拿钱甚至连北大都可以上,因为北大也有分校、学院之类的,也可以选择出国读国外的大学等各种渠道。现在的中、高考不像以往的独木桥了,这从某种程度上也弱化了考试的直接动因,是一个引人深思的问题。

还有一点就是智力上的差异,智力因素对学习外语的影响也是非常大的。这也是国际上科研的一个热点——脑科学、认知科学,主要是研究人类大脑的开发。脑科学和认知科学是上个世纪自然科学研究的一个重大发现和课题。我们探讨的一个关键问题就是我们中国人学习外语和智力发展并不同步的问题。人们学母语时,智力发展和语言学习是同步的,是随着年龄的增长和智力的发展学习母语。但是学外语则不同,我们中国的孩子都是到十岁或再早一两年才开始学习外语,而人的大脑发育是到六岁就基本上完成了90%,到二十岁时基本上就全部完成了,人脑的重量基本就定型了,智力发展基本完成而外语学习还没有开始,这两者并不是同步进行的,而且是矛盾的。这就决定了学习外语的过程不等于母语习得的过程。

在这种情况下我们还要学外语,而且要学好外语,这是很不容易的。近代几百年来我们都在寻求、探索一条这样的道路,但是一直没有找到,到现在还一直没有找到。有人说我们传统的方法好,但是我们的方法很不新鲜;也有人说,西方的方法好,但西方的方法也有缺点。其实早在上个世纪40年代的时候,美国人就在云南搞过这样的实验,搞了以听说为主和阅读为主的实验、两个方法对比实验等等,但结果是没发现以听说为主的教法比以阅读为主的教法更好。后来在广东地区,由广外牵头也搞过交际法的实验,结果证明也失败了。那样的方法好在一时但不利于长期教学。1977年以来我们高考恢复之后又有人引进交际法,但还是以失败告终,没有什么成效。再后来我们又引进任务型教学,任务型教学实际上是强交际法。任务型教学也是有强势有弱势,强调真实的课堂、真实的语言交际,做事情、重视输出,实际上我们这是二语习得理念。二语习得理念并不是不好,关键是二语习得也有不同的学派。英语教师借鉴了什么,是不是把真正好的适用于我国教情、学情的东西学过来了。

好教师都有哪些条件?或者说,什么样的教师才算是好教师?

第一个条件,首先好教师要寓教于乐。教师不能给学生太大的压力,要采用启发式教学,要使你的课堂有趣,要生动但不一定要做游戏、做表演,那只是表面现象,是形式。形式可以多种多样,要看教师的本事,教师的教学艺术、教师讲话的内涵等等。大家看我现在讲话也没有用什么高科技、也没在这摆弄电脑、播放花花绿绿的画面,大家不是也都听得进去么?作为英语教师,首先上课不要让学生们感觉太累,要是听你一节课累得要命,学生们就会吓怕了,下次不敢来上你的课了。课堂上要让学生保持轻松愉快的同时又能真正学到东西。

第二个好教师的条件就是教师自身的英语要地道。教师的英语好,本身就是个榜样(model),就是一个导师(master),会给学生起到表率作用。所以作为教师,自身的专业知识和技能一定要过关,要有真本事、高水平。好教师肯定是能让学生崇拜的。如果教师上课一开口英语就很差,知识点也讲不明白,那肯定是不行的。这样的教师,学生没办法去崇拜。教师有水平,学生就会觉得这教师太厉害了,是可以信服的。“亲其师信其道嘛”,所以这是第二个要素,好的语言教师语言必须要好。

第三个条件是教师讲的内容必须要清晰明确。教师或者用演绎式,或者归纳式,让学生听完之后就觉得思路清晰、理解准确。如果大家都觉得教师讲的好,但就是不明白,那就失败了。我记得早些年,有一次在我们那里给全县的教师进行培训时,有一位教师是东北师大的,学校比我好、名声也比我大,他给教师们进行了大概三个月的培训,说的非常好,但是教师们都没听明白,发音没模仿上来,结果培训没什么效果。后来我又进行了大约一周的培训,讲的都是很基础的东西,结果大家都听明白了。当然,我培训的时候教师们也是有先前三个月基础的,从那时起我得了个外号就是“明白教师”。我在课堂上就喜欢给学生留出一定的时间,让他们发挥、提问,和学生进行交流、讨论。有时候我全英上课,有时候英汉都用甚至还有时全用汉语,根据不同情况,教授的内容决定采用什么样的课堂语言。这恰恰顺应了现在国际课程改革的新趋势,英国的课程标准,无论是英语、外语、还是其他学科都很简单,就三个词:“知识”(knowledge)、“技能”(skills)、“理解”(understanding),就是这样,只要让学生明白就可以了。各种学科的核心理念都是这三个词。作为教师,我们讲课时该直接讲就直接讲,即多使用演绎法,先讲规则后举例子;也可用归纳法,先举例子,后讲规则;也可以用逻辑推理法等等,总而言之,最终目的是要讲明白,让学生理解并掌握。

第四个条件,就是教师一定要对学生感兴趣、有热情,要对所有学生公平。我们当老师的谁都难免会更喜欢好学生,有的学生英语课上积极,成绩也好,考清华、北大,那我们能不喜欢吗?当然喜欢,这没什么不对。但是我们对成绩相对较差的学生也要有足够的耐心和爱心。如果教师不喜欢他们,那就会产生一种“滚雪球”的负面影响,因为他们有朋友,也有影响力,万一闹起来,那整个班级都会受到负面影响的。我当了一辈子教师了,除了当过代理班主任之外没当过正式的班主任,但我的学生对我都特别好,包括差学生也爱上我的课,虽然成绩并不是都理想。所以,我的英语“四位一体”教学法还有一个非常重要的教学策略,就是抓“中间”,即抓中等生。抓住了中等生就等于抓住了大部分,抓住了主体,抓住了“大多数”就好办了。好的学生你不必花费太多精力,因为众多的中等生后面追赶他们,他们自己有压力,怕那些人数众多的中等生赶上他们,他们的那些英语优势就没了,所以他们会很努力。此外,这些优等生英语好,也有自主学习的基础和动力,所以成绩就继续提高。后面的学生被大多数带动也就起来了,中等生的可塑性是非常强的,他们努力起来就一发而不可收,而且会带动整个班级的学习。中等、中上等、中下等,这些学生都可以作为中等生,一起来就一大批。千万不能“抓两头,带中间”,那样效果并不好,因为好学生你抓不抓他们成绩都好,那些学差生你单抓,太他们常常会适得其反,引起他们的反感,所以抓两头最后哪一头也抓不住,等于把大多数放弃了,结果会事倍功半,这不符合教育教学规律,不符合素质教育精神。

第五个条件,教师要让所有学生都参与教学(make all the students participate)。我的上课方式基本都是研讨式,课堂教学是4P教学模式,从第一个P,准备(preparation)开始就让他们参与。我的学生上课之前必须要做好预习工作,否则他不敢上我的课,因为我上课一开始要提问,就是看他们做不做预习。这就要求学生在课前准备工作一定要做好,单词都背了,语法知识点都知道一点了,都心中有数了,这样上课就可以互动了,就可以有问题提出来了。然后我再进行第二个P,授课(presentation),这样上课就可以互动了。如果课前没有预习的话,那就不会有互动,他们就会老老实实地坐在那里听你讲,这样一来包括以后的练习(practice)、产出(production)阶段,就都不能活泼、生动起来。我的课堂一直以来就是非常活泼的,都是研讨式教学。

研讨式教学中,学生的参与度会特别大,有争论甚至有辩论。学生上课必须提问题,特别是中等生,我始终他们,从备课、课堂到作业各个方面,我都抓他们。因为这部分学生觉得自己不好不坏是可下可上的,上课也不活跃,老师抓他们就上来了,不抓就漏掉了,所以我整天就是研究中等生,聚焦中等水平的学生,让他们的成绩上来,这样一个班大多数学生成绩上来了,整体水平也就上来了。学生如果不参与教学,那上课就没什么效果,不管灌输还是传授都是徒劳。课堂教学本身就是双边活动,必须要有学生的参与。现在我们很多课,包括公开课、优质课,教师拿个麦克蹦蹦跳跳、前前后后的忙活,其实都是表演和做秀。学生开始可能会听你的课,一两次还行,学生会配合,但时间长了就不行了,因为那样的课不是真实的课堂,学生不会真正参与。

第六个条件,教师一定要有极大的耐心(show great patience to the students)。教师尤其英语教师没有耐心是肯定不行的。我们都是从事基础教育的,小学、初中、高中,在这些阶段,老师就需要耐心。尤其对于初学者来说,耐心是更加重要的,比如说,要让学生模仿一个语音、单词、一句话,你可能要示范十遍甚至更多遍学生才能看清、听清那个音到底是怎么发的。我们有些教师可能就示范一两遍,觉得就差不多了,其实这是不行的,因为学生参差不齐,一两遍可能有的学生确实会了,但大多数学生还是不能真正掌握的,这个我是深有体会的。有一次我在某个县讲学时,听一位小学教师讲课,教师讲的特别好,发音也很好,大概有六十多名学生,课堂气氛很活跃,学生齐声喊的时候声音特别大,发音也听不出错误,但是单个发音的时候没有几个是正确的。所以教师一定要有耐心,一开始不要太快,一定要把基础打好,循序渐进,阶段侧重,这也是英语“四位一体”教学法的理念。不要太急,并不等于什么都不做,有的小学快毕业了音标还没学呢,甚至字母还没学呢,那到底学生学会什么了?课堂只是鹦鹉学舌、唱歌跳舞了。英语课不学语言是不行的。基础尤为重要,一开始就得学字母、学音标,这100个英语符号(48个音标,26个字母大小写)是首先要掌握的。

第七个条件,教师一定要给学生足够的动力。学生学习的动力来自哪里?主要是来源于学习的成功。学习的成功感是学生再学习的最大动力。学习成绩好,分数好,或者是学明白了,看英文的东西能看懂了,开口会用英语说话了,这样立竿见影的效果才是学习者最大的动力。目前,学生学习的动力(motivation)也是我们科研的一个主要课题。我们可以搞竞赛,但关键是看怎么搞才规范,要给学生动力,没有什么不可以,这是好事。学生现在就缺少这样的动力,得奖就有动力。动力源有很多,每节课都有,随时都有,教师要经常鼓励学生。不能光靠考试来提供动力,因为考试很多都是负面的。

有一点需要注意的是,教师不要给差生太多的压力,不要老是推他们、促他们,压力太大,他们就容易放弃,要保护他们学习的积极性。我们现在课堂教学理念出问题了,学点东西马上就让学生应用,要做活动、做表演。其实这有点不太现实,差生根本做不了,中下等生也做不了。做不了就打击他们学习的积极性,两级分化现象就会越来越严重。这是教学非常忌讳的事情。另外,教师不能给差生补课,假期办辅导班,或者留下来补课。更可恨的是,有的教师把一些学生留在家里补课,或者转让出去让人补课,这样的做法让他们觉得自己很丢人,多花钱又费时费力,去上辅导班补课。

第八个条件,这也是我个人的一个观点,要让学生随时能见到你,和他们做朋友。教师抽空多参加学生的文体活动,当然要有些特长则更好。没有特长也没关系,哪怕你只是为他们喝彩、加油,也会融入他们当中,让他们感觉,师生间没有距离,你也是他们其中的一员,你和学生的距离会越来越近。相反你要是为了保持所谓的威严,不和学生一起活动,让他们怕你,那你表面上会很受尊重,但实际上学生和你会离心离德。所以,教师要潜移默化地和学生搞好关系,循循善诱地教育他们。学生可以随时问你各种问题,他觉得不好好学习英语都对不起你,心里想,老师对我们这么好,我们有什么理由不好好学呢?教师和学生关系好的话,学生喜欢这位教师,自然就喜欢这门课。这是教师的人格魅力使然。

(本文首次发表在《包天仁教授的博客》2010年10月8日)

声明: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文章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作者信息标记有误,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谢谢。
标签:教师 英语 学生 语言 外语
来顶一下
返回首页
返回首页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相关文章
热门点击
  • 测绘工程需要考研吗,女生测绘工程考研方向
  • 南汇在哪里(浦东新区哪个镇最穷)
  • 为什么客户会流失(流失的客户怎样维护回来)
  • 跳高世界纪录是多少(跳远9米20不被承认)
  • 在家如何赚钱(程序员怎么接私活赚钱)
  • 沁园前置过滤器价格表,沁园净水机更换滤芯
  • 运动鞋哪些好(运动鞋中最好的品牌)
  • 100毫升等于多少克(500毫升等于500克吗)
  • 国家林草局拟规定:国家公园核心保护区原则上禁止人为
  • 1kg等于多少g(1公斤等于多少毫克)
  • 标签云
    鲁能队   期足彩   匹克   督战   德怀特   更衣   蒂安   压阵   到会   吃惊   幼年   热血沸腾   马基   此时此刻   急于   埃托奥   提供各种   勃列日涅夫   农博会   节衣缩食   疯魔   拿了   世界大学生运动会   诺布尔   教宗   同组   卡德罗夫   里尔克   振奋   大族   我看过   战前   都将   低估   这届   幕僚   队医   有约   图瓦   兰卡   亮出   奇耻大辱   讲理   啦啦队员   望而生畏   新华社发   意大利杯   独立日   仪仗队   数码产品   拉希德   伢子   抢下   无果   染红   克瑞   失单   负于   炮轰   福井   征召   养伤   合围   十件   三强   勃朗宁   义无反顾   北体大   运筹帷幄   萨利   苦练   哈姆   花样游泳   大官   以弱胜强   体育明星   马路上   限令   十强   蓄势待发   高度评价   士气   圆月   好人家   策应   弗拉门   高居   合同期   民宅   披甲   中国体育   迷们   怎能不   上蹿下跳   伯顿   北京奥运   要她   一个女孩   有一套   施压
    大爱生活网 | 网站内容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立即删除! | 沪ICP备15034965号